1. 首页 > 文化常识

无症状感染的比例是多少?专家解读

虽然以往的疫情数据和相关研究均表示,奥密克戎的无症状感染者占比最高,但这一结论却在放开后引发了广泛的疑惑:为什么感觉身边的大部分感染者都是有症状的?

撰文 | 汪航、凌骏、田栋梁

近期,随着奥密克奥变异株在我国的大流行,越来越多的感染者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新冠症状,包括发烧、咳嗽、咽痛、鼻塞、肌肉酸痛等等,大多数感染者表示自己至少有1-2个上述症状,或者有更多。人们似乎感觉到,周围很少有无症状的感染者。

对于这一现象,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北方有症状的病人比例比南方高很多,上海有症状的病人比例介于北京和广州之间。他还提醒,要警惕高龄老人的沉默性缺氧。

就在同一天,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刘兴鹏通过微博发出警示:北京的变异株感染后大多数人都有症状,而且还挺重;该病毒导致肺炎的风险被低估了;对于那些平时看上去还算健康的高龄老人来讲,奥密克戎是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感染几天后突然出现病情急转直下者很常见,需要高度警惕。

连日来出现的感染者自述和医生警示,让人重新关注奥密克戎的致病力。本月初,广州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市本轮疫情累计报告本土阳性感染者16.27万例,其中约90%是无症状感染者,只有4例重症和危重症。

更早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今年6月披露了上海疫情期间33816名非重症奥密克戎感染者的临床数据,结果显示,风险组和非风险组中,无症状感染者分别为76.2%和78.6%。所有轻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和咳痰,其次是疲劳,只有4%的轻症患者出现发烧。33816名感染者中,有22名患者发展为重/危重症感染,99名患者被确诊为肺炎。

虽然以往的疫情数据和相关研究均表示,奥密克戎的无症状感染者占比最高,但这一结论却在放开后引发了广泛讨论。有医生告诉医学界,北京的发烧病人多,无症状感染者相对较少,绝对不会有90%以上是无症状感染。

更多人开始疑惑,为什么身边的大部分感染者都是有症状的,无症状感染者去哪了?

事实上,我国今年6月发布的第九版新冠防控方案曾对无症状感染者有明确定义: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无相关临床表现,如发热、 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且CT影像学无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者。

按此定义,有发烧、咳嗽等任何临床表现的阳性人群都不应被称为无症状感染者。当下,国内正经历疫情感染的高峰期,为什么各方面对无症状感染者有如此不同的结论?普遍有症状是否意味着病毒致病力增强了?感染高峰过后,会形成免疫屏障吗?

针对这些问题,医学界对话了四位相关领域知名的医学专家,他们分别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首席专家蔡卫平、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教授刘又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宋元林。

以下为专家们对相关问题的回答:

医学界:防控政策放开后,大家对这波疫情有个普遍的困惑,就是感觉身边感染了的人几乎都要经历发烧、咽痛等过程,极少有真正的无症状者,这和过去的疫情通报数据有很大不同,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王广发:因为此前采取的是常态化核酸检测,筛查面广,阳性也都在非常早期发现。其中就有一部分人处于新冠病毒的潜伏期,还没出现症状。现在取消了常态化核酸检测,基本上只有发生了症状,才会去主动检测发现自己是被感染者。

蔡卫平:由于现在已经不再做大规模核酸筛查,无法估计到底有多少无症状感染者,但有症状的人一定会被发现,所以大家感觉都是有症状的病人。

每一种传染病流行期间都会有隐性感染者,就是所谓的无症状感染。但放开以后的情况跟封控时差不多的就是无症状和轻症,他们还是占98%左右,这点没有改变。另外,极少有新冠肺炎病人。

刘又宁:首先可能是病毒本身的差别,奥密克戎现在有几百种亚型。以北京为例,我认为这一次新冠感染的临床表现要比广州重,广州上一次报道称,14万人里有90%以上是无症状感染者,前几天我也对媒体提到过,北京的无症状感染者相对较少,发烧病人多,气温不同不可能引起如此大的差别。

其次,现在已经停止了大规模的核酸筛查,无法统计无症状感染者真正数量,有些人自己在家里做抗原,但也是有症状后才会做,自然就低估了无症状感染的发生率,所以现在难以准确估算无症状感染者的具体数字,但我认为北京绝对不会有90%以上是无症状感染。

以上数据来自北京地区的初步认定,还没得到科学证实,我国其他地区,特别是南方现阶段是否仍保持高比率的无症状感染,也是疑问。

宋元林:从我自己的体验和临床观察来看,这波疫情感染者普遍都会出现一些症状,无论是轻型还是普通型,轻型的症状也比较明显。

原来的感染者都发现得比较早,症状还没有出现就被统计为无症状。而现在不做常态化核酸,真正的无症状并不知道被感染了,发声的、就医的,都是出现明显症状的人。

此外,现在是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气候干燥,国外就已经出现了包括新冠病毒在内,多种病原体合并流行的形势。各种原因,都有可能导致看上去这波疫情症状,比上半年要更重一点。

但这些都只是推测,真正要解释这个问题,只有等这波疫情后,把所有的数据进行汇总,得出一个真正的比例后才能加以分析。

医学界:你对无症状感染者是怎么定义的?现在很多人都表示有症状,这意味着病毒致病力增强了吗?

蔡卫平:无症状就是无新冠相关症状,现在朋友圈里大家晒的基本上都是新冠相关症状。致病性增强表现为肺炎占比增加或者是重症比例增加,但目前还看不到这样的趋势,大家的症状还是局限在上呼吸道和发烧。

刘又宁:两年以前我就把无症状感染者分成了三类,第一类是处于潜伏期,核酸阳性,刚开始没症状,后来发病的人群。第二类核酸是阳性,一直到核酸转阴都没有什么临床症状,但这部分人抗体呈阳性的,说明感染后有了血清学反应。第三类我称其为健康病毒携带者,即核酸阳性,有流行病病史,周围也有人感染,但是这部分人不仅没有临床症状,在连续几次抗体检查和早期IgM(急性期的抗体)、后期IgG(长期或永久性抗体)中也都是阴性的。

从严格的概念来说,第三类不应该称为感染,所以我把它叫做健康病毒携带者,最近也有权威专家提倡,不要把无症状感染者称为病人,这个呼吁我在某种程度上是赞成的,病人总得有临床症状。

宋元林:无症状感染者就是没有任何症状,包括发烧等。

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病毒致病力有发生明显变化,仅凭目前观察的情况不足以说明问题,需要等到最后大数据出来,有多少感染?多少重症?多少死亡?年龄分布如何?事后做一些横断面的研究,才可能得到结论。

医学界:现在来看,青壮年在感染后出现高热、咽痛等症状,很多人苦不堪言,从这个现象来推测,你觉得这会增加老年人群感染后的风险吗?

王广发:老年人和年轻人不一样。年轻人一般是症状越重,病情也越重。但有些老年人因为(免疫)反应不上来,可能病情严重,但症状不明显。有时候病得特别重,反而是低体温,甚至致休克。医生判断病情不是只根据某一个指标,而是综合评判。

蔡卫平:老年人肯定会比年轻人更容易变成重症,主要是容易合并细菌性肺炎或者基础病加重。还有待在家里活动减少导致血栓形成。这3个因素老人都要小心并提前预防。

刘又宁:从目前收治的情况来看,重症病人并不是极少数。大部分患者现在都在居家观察,疫情还并不是那么可怕,并且症状恢复多数在三五天之内,用一些对症治疗的药就好了,但应该警惕的是,虽然奥密克戎致病性比较温和,但是发病基数要是很大的话,临床压力和由此造成的医疗挤兑也是不容忽视的。

元旦前后,我们第一个高峰到底会有多少人感染?比较可靠的说法是10%-30%的人感染,千万不要小看这10%,14亿人口就是一亿四千万,所以带来的医疗冲击是很大的。另外,既然基数大了,哪怕是像流感那样死亡率低,重症率低,但重症住院和死亡的绝对人数还是会增加的,所以这一点我们要格外警惕。

我还想强调,新冠的直接死因都是肺炎导致的呼吸衰竭,许多肺炎并不发生在病程急性期而是患病5-10天内,也有人曾一度缓解后再发生肺炎。不同年龄层都有肺炎发生,但老年人居多,最大危险因素是从没接种过疫苗,其次才是老年、慢性病、肥胖等因素的叠加。对这些人如有条件进行无创的氧饱和度监测,对及早发现肺炎、呼吸功能障碍很有帮助。

宋元林:症状轻重并不只和病毒毒力相关,也和感染者的免疫力有关。感染同一个病毒,有的人就比较轻,也有一些人原本身体很好,但反而症状特别重,这是因为他/她的免疫反应比较强。

短暂的高热、咽痛这些症状,不是判断老年人是否存在危险的唯一指标,还是要看是否有高危因素,比如基础病、免疫抑制等。作为家属,首先要给老人降温。若出现高烧3天不退,或者有呼吸困难、本来就有基础病的,就要及时送医。

医学界:这波感染高峰过后,会形成免疫屏障吗?对于感染过的人,接下来需要注意什么?

王广发:这波疫情会形成一定的免疫屏障,反过来使得疫情趋于缓和。我认为这要等到春节以后大概两周左右,全国疫情态势就会往下走。

对于感染过的人,绝大多数短期内不会出现再感染,有极个别的特例,就是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他们产生不了足够的抗体。如果真的有人出现新冠反复感染,那就要去医院查查自身免疫的情况了,是否存在比如细胞免疫的缺陷。

大部分人无需恐慌。转阴后可正常上班、外出活动。但要注意,现在本就是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公共场合最好佩戴口罩、适度保持社交距离、平时勤洗手,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蔡卫平:一定会形成免疫屏障。既然能自己好了,一定就是产生了针对奥密克戎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这些免疫能较强地维持至少半年,甚至更长。所以再次感染奥密克戎的可能性极小。当人群70%以上都对奥密克戎有免疫的时候,大流行就会明显缓和下来。

刘又宁:我们现在的做法实际上就是希望建立起免疫屏障,我国此轮疫情第一波感染高峰才刚刚开始,有的地方可能到了,有的地方还没有到,所以很难预测这一轮疫情后二次感染的几率,一般认为,首次感染后三个月到半年内很少发生二次感染,网传两三周内发生二次感染的病例不可相信,也可能首次感染没彻底康复或又患了流感等。国外报道奥密克戎二次感染几率在20%左右,对于再感染BQ.1、XBB等几率会稍升高。

至于二次感染是不是比第一次更严重,目前看还很难下结论,很多报告说二次感染的症状表现比第一次轻,也有个别的报告说二次感染的老年人死亡率会升高,总之,我觉得目前还需要继续观察,等到我们自己的大样本数据出来后,才能够搞清楚这个问题。

宋元林:会形成一定的免疫屏障,而且我认为相比国外之前的疫情波,(免疫屏障)形成得会更快,因为我们短期内就有大量人感染,加上马上面临春运大迁徙。

也不排除未来由于大量人群感染,病毒再次发生变异,导致建立起的免疫屏障被重新打破。但这纯粹只是一种可能性,并且短期内也不太会发生,对于公众,这并不是目前值得担忧的问题。

除非像德尔塔变化到奥密克戎一样,出现了一个全新变异株,否则绝大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感染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二次感染。时间久了,也还会有新的疫苗接种计划,提高保护力。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新冠康复了,不代表不会被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因此转阴后,大家公共场合还是尽量佩戴口罩、做好个人健康防护,但无需产生恐惧心理,刻意回避与外界接触。

(燕小六对本文亦有贡献)

(了解更多,请在手机端下载医学界医生站App、关注医学界网站、医学界微信公众号)

来源:医学界

责编:田栋梁

校对:臧恒佳

编辑:赵 静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网友看法

1、网友北京张衡:身边确诊的,没听说有无症状的,无症状的仅存在于专家口中吗?

2、网友陌上归燕zy:专家不说还好

3、网友Qusj175669354:因为疫情防控放开前,无症状不统计到当地的患者总人数,无症状不算患者,所以地方在上报时,没变成重症的(只要无死亡危险的)都报成无症状。之前各地都存在能不报就不报;能少报就少报;能报成无症状就报成无症状。大部分在假报,国家却不知道真象!

4、网友阿勒泰132:我们单位百分之70以上人感染都有症状,就算剩下的百分之30都已经感染了,那也才百分之30无症状。你觉得可能百分之30都感染了吗?还有以家庭为例,基本上也就最多就一个没被感染或叫无症状的,一家三口最少了,也就百分之30。百分之90从何而来。该承认错误的就得勇敢点。

5、网友Clone科龙:从身边家人的情况就可以简单看出来,亲戚朋友感染上的全部有发烧症状

6、网友ygq613:很想知道,那些强烈要求开放的地方,现在疫情怎么样?

7、网友静思4295:说白了,就是文字游戏。没出现症状的时候被发现就列入无症状,等发展到出现症状的时候就不列入统计,哈哈哈

8、网友什么是哈夫曼树:第一天早上嗓子疼,晚上发烧,第二天烧一天最高39度多,浑身疼,第三天今天还在烧38.5,头痛欲裂,嗓子也疼,全身无力,我快崩溃了。。。

9、网友霍灬霍灬:北方全是有症状的

10、网友风吹过瀚海戈壁:这些人出了狡辩就是狡辩…

11、网友小增说事儿:无症状比例多,至少家庭聚集感染中,会有无症状的,这不需要检测就能看出来,然而身边全是一人感染全家沦陷。

12、网友有善天下安:也不知道这些专家感染后有没有症状?

13、网友海啸76799604:一个工厂里的都90%都感染都有症状怎么解释?

14、网友自由的芒果3:我身边的人都有症状,没无症状感染者极少,我们二十三一起吃饭感染的,只有三四个人没症状

15、网友慕禅君:无症状指的是肺部无病才是无症状,新冠肺炎,肺都没事怎么叫有症状呢?哈哈哈哈哈哈,最初就是这个意思吧。

16、网友自强不息148615450:不是北京的毒株毒性比南方强,而是广州的温度高!

17、网友蓝色的天空118:无症状就是伪命题

18、网友上进的小羊666:单位近30人,剩5人,你告诉我无症状是多数?

19、网友孤身成王:这个很正常,现在是有症状才知道感染了!以前是检测了才知道有了!

20、网友阿耀620:别的不知道,就我身边认识的人,同事亲人朋友大几十号人都发烧咳嗽浑身疼

  无症状感染是阳性吗

  是的。

  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通常是指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无相关临床症状,如无发热、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检测阳性,所以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是阳性。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无相关临床症状,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患者的体质比较好,而且感染病毒的数量较少,所以不会有太明显的症状,但是这类患者因为体内也含有新型冠状病毒,所以核酸检测结果也会呈现阳性结果,传染性也比较强,一经发现,要及时进行隔离,一般可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以免导致病毒扩散。

本文来源于百度,内容不代表滚锁常识网立场,全站信息免费仅供测试,非商业性质和非盈利。如侵犯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