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文化常识

专家预测2023年世界经济四大趋势

日本《每日新闻》2022年12月29日刊登题为《日美专家谈2023年世界经济大趋势》的文章。内容编译如下:

全球经济正处在激烈震荡之中。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相伴的历史性通胀迫使各国疲于应付,全球经济减速风险开始迅速上升。2023年即将到来,世界经济将会向何处去?该如何应对资源价格高企等因素带来的风险?本文将透过专家的视角展望未来一年的经济趋势。

全球经济逐步放缓

日本财务省前官员山崎达雄认为,2022年,由乌克兰危机、资源和零部件断供、人手短缺等因素叠加引发的通货膨胀席卷世界。2023年,资源价格飙升和供应链混乱有望得到缓解,通胀峰值也即将过去。但是在物价上涨率较高的美国和欧洲,通胀并不会就此结束,物价涨幅远高于他们所力争实现的2%的目标。

美欧央行一定会在2023年全年继续实施金融紧缩政策,全球经济大概率会向着逐步放缓的方向发展。尤其是一直高度依赖俄罗斯能源和资源的欧洲,2023年的增长率恐怕会降至0甚至是陷入负增长。

在乌克兰危机方面,由于欧洲正在加紧储备天然气,这个冬天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的可能性暂时减小。但是如果战争持续到2023年下半年,世界可能会在下一个冬天再次面临能源危机,尤其是欧洲。可以预见,乌克兰局势导致未来的世界经济陷入动荡的格局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

随着美国坚持实施金融紧缩政策,原本面向非上市企业的投资基金可能面临资本外流的风险。由于美元汇率和美元利率都保持高位运行,持有巨额美元债务的新兴国家很可能会陷入债务危机。2022年,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度跌至150多日元兑换1美元的历史低点,虽然美元在升值,但随着曾经加速日元贬值的资源价格高企导致的贸易赤字逐步得到消解,有观点认为,美国的政策性利率将在2023年上半年达到最高点。2023年日元汇率有望稳定在130多日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

资源价格前景不明

日本石油天然气矿物质能源公司(JOGMEC)调查部长竹原美佳认为,上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受到石油危机的冲击,2022年,煤炭、天然气、原油等几乎所有资源的价格都出现飙升,可以说这是能源危机之年。在意识到世界经济的下行风险后,眼下的油价已经距离峰值有所下降,但不确定性依然巨大,2023年的能源价格走势难以预测。

能源价格上涨的征兆早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前就已经显现。乌克兰危机的爆发更是坐实了这种局面。资源价格暴涨引发全球物价上升,各国为平抑物价纷纷转向金融紧缩,由此推高了全球经济的衰退风险。这就是最近几年发生的事情。

其中带给全世界重大影响的无疑是天然气价格飙升。作为经济制裁的重要一步,美欧等国对俄罗斯原油实施禁运,俄罗斯也以削减对欧天然气出口作为反制措施。在石油领域,产油国仍有一定的剩余产能。虽然欧洲与中印等国之间的商贸流通发生了变化,但依然保证了稳定供给。

反观天然气行业,由于其物理属性,无法过度生产,当供需关系紧张时很容易引发价格上涨。尤其是在今年,一直以来严重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的欧洲在乌克兰危机后扩大了液化天然气(LNG)的采购量,更是让天然气价格涨幅超过了油价。日本进口的八成LNG都属于价格较为低廉的长期购销协议,所以受影响程度有限,但依然对确保能源的稳定供应困难重重印象深刻。

现在还很难读懂2023年的趋势,因为难以预测的要素过多。

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前,全世界已经就包括分阶段削减燃煤发电、实现脱碳目标达成一致。但是相关行动眼下已经处于停滞状态。

美国衰退无法避免

美国凯托学会副会长杰弗里·迈伦认为,美国遭遇创纪录通胀的主要原因并非乌克兰危机。原油等能源价格的高企属于伴随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而来的暂时现象,总有一天会得到解决。美国国内因严重的人手短缺导致的工资上涨也是劳动力市场的特殊环境变化造成的,这一现象也有望在一段时间内得到缓解。

引发当前通胀的主要原因是因新冠疫情凸显的三个要素。为防止疫情肆虐导致经济进一步恶化,美联储持续扩大量化宽松规模,美国政府也为支撑家庭开支投入了巨额公共资金。量化宽松与财政刺激双双过剩,再加上疫情导致的全球供应链断裂,物资供给受到严重制约。这三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眼下严重的通货膨胀。

美联储为遏制通胀自3月以来加快了紧缩的步伐。虽然有批评意见认为效果至今尚未显现,但金融政策影响到实体经济通常需要数个月甚至数年。凯托学会的分析认为,扣除房租等居住成本的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自7月以来几乎保持不变。房租极有可能因未来的合同变更而由升转降。物价上涨率也可能在2023年春夏开始大幅走低。美联储已经认识到了这一情况,外界认为在小幅上调利率之后大概率会停止加息操作。

但是要想平抑高企的通胀、将物价水平拉回到从前,就不可避免地会在实施金融紧缩政策的同时造成某种程度的经济低迷。回顾历史就会很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而且也找不到只有这次例外的理由。

在疫情发生后过度推行刺激政策的结果就是引发经济过热,进而遭到高通胀的反噬。美联储的金融紧缩措施正在为遏制通胀找到抓手,代价自然就是在未来的半年到一年时间里美国经济将陷入衰退。

拜登政府既要增加就业又要遏制通胀,但这不过是政治家的一厢情愿。如果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平抑物价与经济增长二者根本不可能兼顾。一旦美国陷入衰退,势必出现经济放缓、失业率上升。政府应当认清这样的现实。

伴随着美联储的激进加息,汇率市场开始集中购买利息更高的美元,形成美元汇率独步天下的局面。这的确对新兴国家经济造成了冲击,但在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动荡中,各国无不在为稳定本国经济绞尽脑汁。美国也是一样。对美国民众来说,高企的美元汇率意味着能够以更少的钱购买进口商品,他们没有理由要求美国政府积极干预。可以说,经济形势的好转只能等待全球经济结束混乱这一个办法。

通胀依然居高不下

经合组织(OECD)11月发布了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经济将增长2.2%,与2022年的3.1%相比出现大幅放缓,2024年的预测值也仅为2.4%。报告认为通胀剥夺了家庭购买力,催生了风险。经合组织成员国2022年的平均物价上涨率达到9.4%,2023年有望缩小至6.6%,但依然处于较高水平。

来源:参考消息网

网友看法

1、网友金柏松:这篇文章报道学者对全球通胀,俄乌战争,疫情冲击,美中大博弈等因素导致全球经济危机四伏。这些观点还算客观!

2、网友张三疯430:还少了重要的一条:芯片产能过剩、芯片泡沫劈裂,新建芯片厂烂尾。

3、网友无拘无束的发哥666:哪里来这么多专家

4、网友夏雪1755:反正一句话,不会好!但是我们只能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还能怎么办呢?! 活着多做点善事吧,可以积点阴德,别再追逐金钱了!

5、网友Dior辛德拉:转发了

本文来源于百度,内容不代表滚锁常识网立场,全站信息免费仅供测试,非商业性质和非盈利。如侵犯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