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文化常识

央视网:烟花的禁与放该被正视了

年关将至,烟花爆竹的禁与放——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相比于过去,今年关于这一话题的讨论尤其激烈。

一来是因为部分地方政府在陆续出台新规,北京、辽宁、大连、山东东营等地规定可以限时燃放;更重要的是,慢慢走出三年疫情阴影的人们,渴望用一场烟花来迎接新的生活。

近三年疫情,每个人都不容易。人们压抑了许久的郁闷心情,太需要一次彻底的释放。正所谓新年新气象、好运好风光,人们期待在春节这个万象更新的日子里,借着节日的种种仪式感,来驱散阴霾、祈福祝愿。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热闹的爆竹声,曾经是过年的标配,更是记忆中年味儿的气氛担当。作为一种辞旧岁、迎新年的传统民俗,在很多人眼里,没有烟花爆竹的新年是没有灵魂的。

但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今年过年,尤其不应该随意燃放烟花。当下,疫情仍未彻底远遁,冬季本就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期,燃放烟花所造成的空气污染,会加重病人病情。

在医疗资源紧张、血库缺血的情况下,一旦在燃放烟花时不小心炸伤手脚、崩伤眼睛,不仅难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还可能会加剧医疗资源的挤兑。

图片来源:微博用户

此外,燃放烟花还存在一定的消防隐患,每年春节前后,都能看到不少因为燃放烟花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的新闻。

而今年春节,很多消防员也是刚刚阳康,出警救火对体力和精力的消耗巨大,没必要让他们冒着危险为部分人的快乐买单。

图片来源:微博用户

随着舆论的升温,烟花的禁与放,已经成为了各地有关部门必须正视的公共议题。无论是继续禁燃,还是适当地开个口子,各地政府都应该尽可能和民众解释清楚政策制定的原因和依据,回应公共诉求。

事实上,在舆论两极对立的表象之下,政府政策并非只有严格禁放和想放就放两个选项。

禁与放,不同地方有不同地方的情况,大城市跟小城市有不同,山区城市跟沿海城市有不同,农村跟城市也有不同。对烟花爆竹的管理也可以有不同的维度,比如:全面禁放、特定时段许可燃放、特定地区许可燃放、由特定单位统一集中燃放等多种选项。

对于网络上的不同声音,有关部门不妨认真倾听,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努力在各方诉求之间找到最大公约数,从而制定出让尽可能多的民众满意的方案,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搞一刀切。

我们看到,面对群众燃放烟花爆竹的呼声,部分地方已经陆续调整政策,尽量在情与理中找到环保安全和尊重民俗之间的平衡。

例如,北京通州区明确,经公安部门批准后,环球度假区限定区域内可燃放烟花爆竹;山东东营、滨州明确,春节部分区域和个别时段可燃放烟花爆竹……从禁燃到限燃,这样的缓冲更接地气,也更人性化。

此外,在已经松绑的地区,有关部门也需要做好配套措施,比如严查劣质烟花爆竹、避免扰民、加强安全宣传、做好消防应急预案等等。应对周全一些,争议也就少一些。

如何让民众过一个安全健康又年味儿浓郁的春节?这是一道既要又要的难题。

当然,从更深厚的背景思考,春节是浓郁的中国民族文化的一种典型符号,鞭炮则是这一符号的显著标志,如果以所谓文明或安全为由一禁了之,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从这一层面而论,禁与放不仅是一次对地方治理能力的小考,也是对民众关切的及时回应,还是关于如何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一个极有社会价值的议题。

来源:央视网

网友看法

1、网友柜子里面还有什么:我觉得不能因为可以燃放烟花爆竹了就肆意挥霍,因为我们在可以放炮竹的同时,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不要因此引起火灾,给消防人员徒增不必要的麻烦以及危险,我们要有节制、又有安全意识的情况下燃放烟花爆竹,尽量做到过节的气氛有了,又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2、网友刘碧刚:1.划定燃放固定安全区域,加大定点区域安防举措,满足市民燃放需求,最大限度排除安全隐患; 2.改良烟花爆竹制作工艺,提升燃尽然净率,加强制品的安全保障措施,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安全与娱乐并行并进; 3.加强市民安全教育,加大烟花爆竹制品使用和安全知识宣传,拓展宣传渠道和举措,不断提升自身安全意识。

3、网友原点心理:关键问题应该探讨如何安全文明燃放,如何保障不同意燃放的那些人的权利。

4、网友寒城雨2013:恢复燃放:划定区域,规定好时间,备好消防预案。还有什么问题?

5、网友关中优秀青年:盯住烟花爆竹生产质量就行

6、网友果果142058000:指定安全区域燃放。过年不放烟花爆竹,没年味。

7、网友晴天小灰兔:还记得小时候,每到过年的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在村子里放鞭炮的场景,每当凌晨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漫天绚烂的烟花,多么怀念呀!如今早已长大成人,随着烟花禁令,过年再也没有了曾经的氛围,今天看到央视网的发声,很是振奋,那年的烟花就要回来了!

8、网友笑蕊我的宝:燃放烟花爆竹污染空气?这几年烟花爆竹给禁了,春节不放鞭炮空气也没好啊?所以说跟烟花爆竹一点关系都没有。燃放鞭炮一年就那么几天,汽车尾气每天都大量的污染空气怎么就不给禁止启动了?

9、网友佛爷ing:不要忘本,不要随意丢弃老祖宗留下的传统的中国习俗。支持烟花辞旧岁

10、网友静等风来兮:不能凡事都非此即彼,一刀切,过去都是平草房,家家都有材禾垛,没听说燃放烟花爆竹总着火的,现在都钢筋水泥了,反倒不安全了,应该加强源头管理,对烟花炮竹制定出严格的安全标准,同时也要多宣传居民燃放的安全意识,如果拿个别当普遍对待,那世上恐怕没有什么事是绝对安全的。

11、网友愉悦的春风xJ:我们浏阳大年三十基本是从早上开始放,放到初五六,尤其大年三十晚上基本一整晚都能听到鞭炮跟花炮的声音,但没人觉得吵闹,应为这才是年味。关财门,然后开财门,都应该放放鞭炮,看到满地的红色爆竹看着都喜庆,感觉后面一整年都能红红火火

12、网友Losing6897:燃放烟花所造成的空气污染,会加重病人病情。[黑线]究竟会加重多少个病人病情,统计过准确的数量吗?现在的空气循环过滤设备新风系统科技都很厉害了,禁放鞭炮的规定还停留在30年前,大家觉得管理者工作有压力吗?

13、网友一笑、倾城:爆竹声中一岁除,不让放炮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丢,有隐患我要处理隐患,不能一刀切

14、网友冷馨D6:湖北襄阳刚刚发布文件,还是不允许城区燃放烟花爆竹

15、网友博学的风铃Ff:现在城市里高楼林立,住宅小区人口密集,燃放烟花爆竹势必造成噪音扰民,同时会增加火灾隐患。建议环保部门认真调研,拿出可行取消燃放烟花爆竹的可行性方案。

16、网友感恩人生1986:在医疗资源紧张、血库缺血的情况下,一旦在燃放烟花时不小心炸伤手脚、崩伤眼睛,不仅难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还可能会加剧医疗资源的挤兑……按照这样的思路,更要禁止汽车上路,交通事故猛于虎,交警同志也才刚刚阳康!

17、网友嘣噔儿你个嘣噔儿1313:之前没跟父母一起的时候每到过年就在期待,因为过年了父母要回来了,今年一整年都待在一起,那天还跟妈妈说突然发现快过年了,却没有任何感觉,昨天晚上在小区空旷地带看到几个小朋友在玩烟花,闻着烟花里的硫磺味道,突然有了过年的感觉

18、网友萌肉日记:我在乡镇可以燃放三十晚上和初一应该说从凌晨到早上8.9点鞭炮不断你能想晚上熬到一两点睡觉,然后一直断断续续四五点是高峰和炸雷一样,你能想象吗?但还是支持燃放,不然真的不知道什么叫过年,尤其是孩子这是他们童年最美好的回忆。农村要适当,城市最好统一一个燃放点。

19、网友菲纹女友:建议限时定点燃放,一是觉得烟花爆竹燃放污染环境,现在有钱人任性,买好多放好多,北方本来天气好冷气压低空气就不好,燃放后空气很久不能恢复正常,二是烟花爆竹具有危险性,去年正月十五楼下放烟花就把楼上点着火了,来了消防车才扑灭,随处燃放实在太危险,三是很扰民,现在的人跟过去大不同,想什么时间放就什么时间放,闹得别人没法休息!希望政府能明确规定好这些事情。

20、网友商界诗人高晓君:小朋友燃放烟花爆竹,必须有家长陪同!

  央视网是官媒吗

  是的。

  央视网是官媒。从坚持党管媒体原则来讲,具有新闻采访权的媒体均属官媒。央视网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是拥有全牌照业务资质的大型互联网文化企业。

  常见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有: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经济网、中国日报网、央视网、中国青年网、中国新闻网、央广网、国际在线、中工网、环球网、今日头条等。

  18家中央媒体名单及排序如下:人民日报、新华社、求是、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央国际广播电台、科技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农民日报、法制日报、中新社。

  其中正部级单位有2家:人民日报与新华社;副部级单位有9家:求是、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央国际广播电台、科技日报;正局级单位有7家:中国纪检监察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农民日报、法制日报、中新社。

本文来源于百度,内容不代表滚锁常识网立场,全站信息免费仅供测试,非商业性质和非盈利。如侵犯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