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文化常识

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农业强国有何深意

中央一号文件重磅发布!每年年初,我国都会发布聚焦“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为全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的“三农”工作锚定方向。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这是“农业强国”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

这一提法有何深意?中央一号文件将给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带来哪些变化和利好?

什么是“中央一号文件”?

国是直通车:“中央一号文件”,顾名思义就是指中央每年发布的第一份文件,通常在年初发布。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已成为中共中央、国务院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

中央一号文件为什么都聚焦“三农”?

国是直通车:1982年至1986年,中共中央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至2022年,又连续十九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2023年2月13日,中央继续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百事农为先,中央连续多年以“三农”作为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显示出“三农”问题在我国“重中之重”的地位。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什么?有哪些重点和新变化?

国是直通车: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重申了“三农”工作的重要性,“三农”的“压舱石”地位被再次强调。

文件提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党中央认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同时,文件提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农业强国”有何深意?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

建设农业强国在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作为重点提出。我国是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建设农业强国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迅速补齐现代化建设短板,而且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分重要。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汪三贵:

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也有对国际环境的考量。近年来,国际形势非常不稳定,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种背景下,农业对保持国家稳定和居民基本生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粮食问题不容有失。我国是人口大国,耕地资源稀少,更需要绷紧粮食安全的一根弦,要逐步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以往我国是农业大国,总量很大,但很多农业先进技术和优质种质资源都被国外掌握,面临“卡脖子”的风险,未来我国农业生产要想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必须建设农业强国,补齐农业生产的各方面短板。

“农业强国”是什么样的?将带来哪些新变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叶兴庆:

建设农业强国就是要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匹配的农业,建成农业强国有五个特征:

一是供给保障强,农业的首要功能就是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农产品,要有强大的产出能力和供给保障能力;

二是设施装备强,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决定了中国的农业需要通过科技进步、设施建设(包括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等)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三是经营体系强,就是要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延长农业的产业链,使小规模农户能够在产业经营体系中足够高比例的增值收益;

四是产业韧性强,使我国农业能够经受得住重大自然灾害、极端气候变化,能够经受得住国外市场剧烈波动,提高农业的气候韧性和储备调节能力;

五是竞争能力强,我们当前处在全球化时代,粮食等大宗产品还是要立足国内,根本的出路还是要提高劳动生产力、降低成本,提高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汪三贵表示,我国的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民增收等等都将在建设农业强国中不断实现。农业强国是我国农业发展一个总领性目标。

如何建设农业强国?

叶兴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是在一个很重要的时间节点发布的年度性文件,是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农业强国起步之年发布的文件。从今年开始,我国开始向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迈进。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以目标导向入手,锚定农业强国目标,以问题导向入手,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提出了相关任务措施,包括: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

为什么粮食安全问题这么重要?

去年以来,地缘政治冲突、极端气候灾害引发了公众对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担忧。自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聚焦粮食安全后,今年文件对此有何提法?

国是直通车: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供需将中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面对当前国际粮食市场的不确定性,粮食安全备受官方关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将粮食安全问题放在了全文的开端,九大内容之首即提出“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文件提出,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与此同时,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支持东北、黄淮海地区开展粮豆轮作,稳步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树立大食物观;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加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等。

【新闻链接】

主播说联播丨中央一号文件中这八个字,字字千钧!

日前,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锚定乡村振兴,围绕九个方面作出部署。

守好“三农”基本盘有多重要?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了八个字:至关重要、不容有失,真可谓是字字千钧。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目标很清晰,路线图也已经绘就,我们要做的就是扎扎实实地走下去。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锚定乡村振兴,围绕九个方面提出要求、作出部署,对大家所关心关注的,事事有回应。比如,围绕粮食安全,文件就要求,要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等等。再比如,针对农民收入问题,文件也明确强调,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要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促进农业经营增效,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当下,立春已过,放眼希望的田野,一队队现代化农机正忙着播种,一个个美丽乡村也换上了春日的新装。让我们继续铆足干劲,把中央一号文件落实好,把“三农”这件头号大事办好,多干实事,解决好实际问题,让农民真正得实惠。做到了这些“实”,乡村振兴工作和农业强国建设,就能结出累累果实。(央视新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解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

新华社2月13日受权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20个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当天就文件精神进行了全面解读。

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中央一号文件立足当前,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并着眼长远,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安排。

“我们要深刻领悟农业强国的历史方位、战略定位、统领地位,明确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不断强化政策和要素供给,着力推进科技和制度创新,铆足干劲推动农业强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唐仁健说。

他表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纵观世界强国发展史,一个国家要真正强大,必须有强大农业作支撑,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不受制于人。建设农业强国既是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也是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

“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如何理解中央一号文件中的相关部署?

唐仁健说,世界上公认的农业强国有其共同特征。我们既要遵循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加快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更要充分考虑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业,发展生态低碳农业,赓续农耕文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唐仁健说,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集中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要抓紧研究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细化提出未来5年、2035年、本世纪中叶的目标任务,明确路线图、施工图。

抓好稳产保供头等大事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特别是去年克服疫情灾情、国际粮价剧烈波动和农资价格高企等多重不利因素,实现丰收增产,为稳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稳产保供形势复杂严峻,压力也越来越大。

唐仁健表示,中央一号文件对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作出全面部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紧紧围绕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目标,千方百计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开展吨粮田创建,实施大豆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努力提高粮食单产。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支持东北、黄淮海地区开展粮豆轮作,稳步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推行稻油轮作。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稳定生猪等“菜篮子”产品供应。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紧启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努力推动粮食产能早日迈上新台阶。树立大食物观,分领域制定实施方案,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以耕地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强化科技装备支撑,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动重点领域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

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稻谷补贴,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实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严格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

守牢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

中央一号文件将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进行具体部署。

唐仁健表示,必须持续压紧压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加快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发展步伐,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让脱贫群众生活越过越红火。重点从守底线、促发展两个方面加强部署和落实: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发挥好预警响应作用,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对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监测户,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兜底保障。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继续聚焦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集中力量给予倾斜支持。统筹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

——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力争提高到60%以上,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强化就业帮扶,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深化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帮扶。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寄托着亿万农民对美好家园、美好生活的期盼。中央一号文件对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出重点部署。

“必须紧紧围绕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这个目标,扎实推进乡村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推动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让农民就地能够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唐仁健表示。

他介绍说,要稳扎稳打推进乡村建设。加强村庄规划建设,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撤并村庄、搞大社区,防止大拆大建、盲目建牌楼亭廊“堆盆景”。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加强农村道路、供水、能源、住房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重点加快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土特产”三个字要求,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突破口,着力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把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我国自古以来崇尚和的理念,讲求惠风和畅、人心和善、和衷共济。与美丽乡村相比,和美乡村是对乡村建设内涵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强调乡村塑形与铸魂并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以和的理念贯穿始终,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确保农村人心向善、稳定安宁。”唐仁健说。

下一步,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用好传统治理资源和现代治理手段,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抓手、平台和载体,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塑造乡村文明新风尚。(新华社)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程沛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徐佳敏

来源:作者:国是直通车、央视新闻、新华社

网友看法

1、网友Clover0518: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强国”概念,反映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发展,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这一概念的提出,意味着中国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并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升级和优化。同时,农业强国建设也有助于解决农民收入不平衡和城乡差距的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2、网友朱彩凤7:农业强。则国家强。关键一定要落实到位。

3、网友tianxiguiren:黑龙江粮食产量全国第一[赞][赞][赞][鼓掌][鼓掌][鼓掌]

4、网友噫语噫言:经济困难的时候,农村就是一片广阔天地[呲牙]

5、网友自强不息旭日48:要用自己国家的种子才安全,粮食安全是重中之重。专款专用。

6、网友坦坦荡荡的灭霸:谁来建设新农村?

7、网友真诚花猫n3:非常接地气的好政策

8、网友艾阳扬:农业是根本

9、网友把握今天拥抱未来:关键是要落实到位

10、网友补觉觉123:支持,我们那农村很多人出去打工了,太多土地撂荒,祖辈好不容易开拓出来的,太可惜~

11、网友世外桃源甲天下:手中有粮心不慌

12、网友乐天派卡梅尔2H7:一定要做到专款专用[赞]

13、网友星海园园:吃饭最大事,民以食为天,农业高边疆

14、网友老鲁乡村记事:其实没有什么深意

15、网友华鹄:你说有何深意?

16、网友家里蹲资本: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必须有美丽乡村

17、网友曼松昔归:中国的农村在历史上对中国起了很大的作用,所有人都是农民的孩子,所以说所有的人都不能忘本。

18、网友门前有一颗橄榄树:看情况,城里的地皮能卖的应该卖的七七八八了。应该到这步了。

19、网友单眼看世界之六十年代:工业强国,科技强国,军事强国都很难当啊。 农业强国没啥非议,其实也任重道远。

20、网友钟晓晨592:农业强国要淘汰劣质种子,研发高质量种子[捂脸]

  农业是第一产业吗

  是的。

  农业(Agriculture),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农业是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中国南方地区农田多以水田为主,粮食作物以种植水稻为主。北方地区农田多以旱地为主,粮食作物以种植小麦为主。中国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热量较低,降水偏少,以旱地作物种植为主,主要种植小麦。

本文来源于百度,内容不代表滚锁常识网立场,全站信息免费仅供测试,非商业性质和非盈利。如侵犯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