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文化常识

中国科技新亮点观察

(配本社同题文字稿)

这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调度团队的青年科技人才(2022年7月1日摄)。 新华社发(张敬宜 摄)

这是2022年1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完成转位的模拟图像。 新华社发(孙丰晓 摄)

2022年12月9日拍摄的国产大飞机C919交付全球首家用户东航的仪式现场。 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长征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这是“着巡合影”图。2021年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在北京举行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首批科学影像图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这是2021年5月26日拍摄的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大城”已经启用的一期西园和二期建设现场(无人机照片)。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中大城”是集科研、创新、生态于一体的区域教育高地、医疗高地和创新高地,以生物医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产业。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这是2020年12月4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展示国旗的照片。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全景相机环拍成像,五星红旗在月面成功展开,此外图像上方可见已完成表取采样的机械臂及采样器。 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这是在安徽淮北一处试验场准备试飞的无人机(2018年5月13日摄)。由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自主研发的无人机机载下投探空系统顺利完成试验,填补了国内利用大型无人设备开展气象探测的空白。 新华社发(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供图)

网友看法

1、网友考研梦想成真:中国科技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从百年来,China一直在以突破性的速度推动科技进步,实现更为可观的发展。 中国最近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月球,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成就,也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宇宙探索领域。该项目曾经被认为是无法实现的,但是中国的科学家们设法完成了艰巨的任务,令世界惊叹。 除此之外,中国还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推动了科技发展的前进步伐。在智能制造领域,华为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另外,中国还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以突破传统计算机的极限。随着量子技术的发展,中国可以利用这种新技术来更加有效地解决许多复杂的计算问题,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希望。 总而言之,中国科技日新月异,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科技强国,今后它将继续推动全球科技进步,为世界各地人民带来更多的实惠和便利。

2、网友大气轮船1s:中国的航天科技已经未在世界的前列。为航天人员点赞!

3、网友聪颖一泓清水:点赞(新华社全媒头条•图文互动) 中国科技新亮点观察——从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实施看科技创新生动实践 图文并茂看到国家科技创新的巨大成就,为伟大祖国欣欣向荣繁荣昌盛点赞![赞][赞][赞][玫瑰][玫瑰][玫瑰]

4、网友上进的钢笔8m:强大自身科技,点赞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5、网友洒脱的柔紫千红:[加油][加油]为中国航天科技点赞![赞][赞][赞]祝福祖国越来越繁荣富强![点亮平安灯][点亮平安灯]

6、网友YangYh0109:实施国家创新调查制度,中国科技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从中可以观察中国科技新亮点。[赞][赞][赞]

7、网友湖北路助听器青岛:中国科技创新 增强自身实力!

8、网友纳兰july:首批科学影像图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9、网友爱吃的小怡儿:为中国航天科技点赞![赞][赞][赞]

10、网友

  科技是国之利器

  是的。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198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16年习近平进一步强调“科技是国之利器”。站在发展新起点上,“科技是国之利器”这一论断吹响了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本文来源于百度,内容不代表滚锁常识网立场,全站信息免费仅供测试,非商业性质和非盈利。如侵犯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