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热点常识

白色大熊猫有几只 白色大熊猫有多少只

  白色大熊猫有5只的。

  白色大熊猫,在陕西秦岭佛坪自然保护区共有五次发现白色大熊猫。据陕西人民出版社《当代陕西大事辑要(1948-1990)》725页载,最早在秦岭南坡佛坪自然保护区发现白色大熊猫的时间是1990年11月15日。那只大熊猫体高0.7米,除眼圈、四肢下部外,从耳朵、肩胛到整个胸脯,均为白色,堪称“宝中之宝”。此后在1991年、1992年又相继发现了两只。最后一次是在秦岭发现一只棕白色大熊猫,并命名“七仔”。

  至今三年过去,从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卧龙片区传来消息,这只白色大熊猫幼崽,已在当地保护部门的守护下健康长大。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首度公开了这只已经成年的白色大熊猫完整的活动影像。

  白色大熊猫被发现

  全球仅一只!四川卧龙发现白色大熊猫,通体呈白金色,十分显眼,成年后几次三番“回家”找妈妈,却被无情驱赶。难道白色大熊猫的生存能力很差吗?

  5月27日,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发布了一段“特殊”视频,其中首次记录到了,全球唯一一只白色大熊猫和一对大熊猫母子的互动画面。多只熊猫互动同框,本就非常难得,里面居然还有一只白色大熊猫,可谓是相当罕见了。

  从画面中可以看到,原本只有一对大熊猫母子在镜头中玩耍,过了不久后,远处突然出现一个白色身影,向熊猫母子的方向慢慢靠近。等到它完全出现在镜头中时,工作人员才发现,那是一只成年白色大熊猫!

  当它逐渐向熊猫母子走去时,熊猫妈妈立刻有所反应,并发出短促的警示声,提醒幼崽。可没想到,幼崽不仅不害怕,还朝白色大熊猫扑了过去,主动驱赶这只成年大熊猫,胆子非常大。

  原本工作人员以为,幼崽会遭到白色大熊猫的攻击,从而产生大熊猫混战的场面。结果,白色大熊猫居然退缩了,还躲在远处不敢上前,似乎是在观察熊猫妈妈的反应。后来,这对熊猫母子离开了镜头下,只剩那只白色大熊猫,在它们待过的地方转圈逗留。

  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白色大熊猫和大熊猫母子之间,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按理说,大熊猫是独居性动物,有领地意识,不会任由同类侵犯自己的领地,可是这三只大熊猫并没有爆发矛盾,尤其是带娃的熊猫妈妈,没有为了保护幼崽攻击对方,反而状态十分淡定。

  后来,经过专家仔细鉴定,这只白色大熊猫极有可能也是熊猫妈妈的孩子。其一,这只白色大熊猫的体型接近成年个体,带崽的熊猫妈妈,碰上雄性成年大熊猫,本应该发起激烈攻击,但它除了出声提醒,并有过多防备。

  其二,这只白色大熊猫对待熊猫妈妈的态度非常温和,通过退让来“示好”,想要亲近它们,并且长时间与这对母子保持较近的距离,甚至在它们离开后,还在原地恋恋不舍。

  对于大熊猫来说,除非是很亲近的关系,否则繁殖期外,成年个体之间不会存在亲密交流。雌性大熊猫一般会带崽生活一年半到两年,然后就会和幼崽分开,进入下一个繁殖期。而这只白色大熊猫的年龄,也差不多在两三岁左右,应该刚独立生活不久。

  但是,当雌性大熊猫进入下一个繁殖期,开始哺育第二个孩子时,即便上一个孩子回来找自己,它们也不会再接纳对方。所以,在面对白色大熊猫的示好时,熊猫妈妈有些警惕,让幼崽驱赶对方,还示意它离开。

  一般来说,白色大熊猫的毛色形成,要么是因为基因突变,要么是白化病。前一种情况,通常不会影响大熊猫的身体健康,只会导致它难以适应森林环境,容易被敌人发现。如果是白化病个体,那这只白色大熊猫的生存确实会受到一定影响。

  根据这只白色大熊猫的外形判断,基本可以断定它是一只基因突变个体,能独立生活到现在,可见它的生存能力并不差。它回来找自己的母亲,应该并不是为了求收留,而是想跟自己的母亲和兄弟玩耍。

本文来源于百度,内容不代表滚锁常识网立场,全站信息免费仅供测试,非商业性质和非盈利。如侵犯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