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文化常识

四川为什么有盐井 四川有盐井的原因

  1、四川为什么有盐井?盐井的发展经历了大口浅井和小口深井两个发展阶段。据记载,公元前255年到公元前251年,著名水利专家李冰任蜀郡守时,组织当地人民用开凿水井的方法开凿了我国第一口盐井——广都盐井(位于今成都双流),广都盐井即为大口浅井。自贡地区的大口浅井以富世井、大公井为代表,一直持续了1200多年,直到北宋庆历年间以卓筒井工艺为代表的小口深井出现以后,小口深井才逐渐取代大口浅井,成为四川盐井的主要形式。燊海井、东源井等是小口深井的典型代表。

  2、盐井,是指生产井盐的竖井,又称盐矿,是食盐的生产源头之一,一般多指内陆地区的盐矿,四川省的自贡,号称“川东门户”的万县(今重庆万州),湖北省潜江县其食盐储量都丰富。四川地处内陆,不靠海,不临池,因此,不产海盐和池盐。同时,原早没有开凿盐井,也不产井盐。川东地区有一口大宁盐泉,还有忠县中坝等地,从地下流出地表的(淡)卤水,当时成为巴、蜀产盐的基地而供给民众的食需。

  3、大宁盐泉地处川东,临近长江,可见,当时在四川,无论经济或社会方面都处于重要地位。北宋初,太宗端拱元年(988年),四川产盐量大幅度下降,产不敷销,川西缺盐,大闹盐荒,令商人贩大宁盐到成都等地销售。大宁盐泉,是不费人工的天然源泉,卤水咸淡随自然季节变化,受大气和地表雨水的影响,冬春早季卤水咸重,夏秋雨季卤多咸轻。每年生产时间6~8个月左右。

本文来源于百度,内容不代表滚锁常识网立场,全站信息免费仅供测试,非商业性质和非盈利。如侵犯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