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文学常识

滕王阁为何屡毁于大火 滕王阁屡毁于大火的原因

  滕王阁屡毁于大火的原因这是因为“滕王阁”在古代一直被视为吉祥风水建筑,有一首著名的古谣这样写道:藤断葫芦剪,塔圮豫章残。意思是:如若滕王阁和绳金塔(被称为南昌的镇城之宝, 始建于唐天祐年间)倒塌,南昌的人才与宝藏都将流失,城市会败落,不复繁荣。

  如今滕王阁与湖南岳阳楼、湖北武汉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长江三胜”。滕王阁共九层,总高57.5米,传承了宋代楼阁“明三暗七”的建筑风格,外观古朴稳重,内饰豪华且不显庸俗,使这座滕王阁的建筑艺术方面达到极高成就。

  每个明层都有回廊,游客可沿阁内楼梯登楼,在回廊可俯瞰南昌现代都市美景。站在滕王阁五层高台之上,眺望赣江美景,我内心忽闪出一想法:当年的滕王潇洒倜傥,能力超众,但历经玄武门之变,面对李世民这位兄长,只能故意奢侈无度,意在表明自已无心皇权,只图享乐生活。滕王能在李世民众兄弟中得以善终,滕王阁才是他的立命之所。

  这个道理滕王懂,李世民懂,善于心机与察言观色的中国古人或许都明白这个道理。中国有句古语:伴君如伴虎。在中国封建王朝下,既能伴君左右,又能安身立命,这里面可大有学问。建滕王阁学的是“滕王”的做法,表的是“忠心”二字。难怪这1000多年来人们如此热衷于修建此楼。作者简介:寒残一叶(摄影师、旅行家、自媒体人)。

  滕王阁为什么老被烧

  据史书记载,滕王阁前前后后一共翻新了29次,29次摧毁之后,被当时的人又重新修建了29次,可见滕王阁在大家心中的位置。滕王阁最后一次修建是在1989年,根据梁思成绘制的蓝图进行翻新的。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人不断耗费财力去修建这三座鼓楼,为什么还会出现争先恐后地抢着翻新三座古楼?其实在古代人的思想中,对于文化的崇拜远远高于现代人,当时如果能对历史上物件谷物进行修复是多么大的荣耀。

  比如滕子京初到巴陵郡,因为自己政绩卓越受到朝廷的嘉奖,于是就请工匠翻新了岳阳楼,并请大文豪范仲淹写下了著名的《岳阳楼记》,并在滕王阁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在古人看来,这是无比崇高的荣耀。我想那些,不惜耗费钱财收件古代建筑的人心中所想应该就是如此。这也就是三大古楼,历史上经过多次摧毁又重建的原因吧!

  现代人重新翻修岳阳楼记是对古代文化的追寻,自体验古代文人墨客文化底蕴最直观的方式,也是研究古代建筑最直接的材料。今天我们清零,这三座古代建筑依然会给我们留下震撼的视角,在那个科技落后的年代仅凭木质建筑就修建出这样宏伟的阁楼实在是令人惊叹。

本文来源于百度,内容不代表滚锁常识网立场,全站信息免费仅供测试,非商业性质和非盈利。如侵犯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