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本常识

秦岭山形成多少年了 秦岭山形成几亿年

  秦岭山形成亿万年。

  亿万年才能形成的秦岭山脉,不可替代、不可再生,保护秦岭,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

  根据地质学家的说法,秦岭诞生于距今10亿~2.4亿年的主造山期,而10亿年前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是浩瀚无际的古秦岭洋,但造山带基底已经形成了。在主造山期,扬子板块拉着秦岭小板块向华北板块汇聚、俯冲、碰撞、挤压、拼合,秦岭洋逐渐消退,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连为一体。

  由于内外应力的差异,秦岭山脉两侧的地貌特征有明显不同。北坡险峻,从秦岭主脊到北麓,水平距离不足40千米,因是大断层,山势陡峭形成千崖竞秀的壁立山峰。另外,在水流强烈的切割下,秦岭北坡形成了许多深切河谷,俗称为“峪道”。这些谷地一般具有套谷结构,即上部有宽缓的谷肩,中部为“U”形或槽谷,下部为深切峡谷,呈尖“V”形,两坡陡峻,多在35°以上,有的峭壁高峻千仞。峪道间的岭脊呈梳状排列,山脊尖峭,有的挺拔巍峨,高耸入云;有的怪石嶙峋,形态奇特,形成许多风景名山。秦岭北坡这些深切山岭的河谷,俗称“七十二峪”,多为南北通道,其中著名的有陈仓道(即今川陕公路和宝成铁路所经路线)、阴平道(陇南文县境内)、褒斜道、傥骆道、周洋道、子午道、镇柞道和蓝武道等。秦岭著名的山峰太白山(3767.2米)、华山(2154.90米)、翠华山(1515米)等均位于北坡,此外著名的山峰还有鳌山(3475米)、王顺山( 2311米)、太兴山(2320.5米)、人头山(1456米)、嘉午台(1807米)、南五台(1688米)、万花山(1988米)、观音山(2166米)、老君山(1556米)、翠峰山(1773.3米)等。

  秦岭山地是古老的褶皱断层山地,秦岭北部早在4亿年前就已上升为陆地,经受剥蚀;秦岭南部却淹于海水之中,接受古生时期的沉积。在距今3.75亿年前的加里东运动中,秦岭南部隆起,露出海面。在距今2.3亿年前晚古生代的海西运动时,秦岭北部也崛起上升,至三叠纪时,因距今1.95亿年前的印支运动的影响,秦岭与海洋完全隔绝,雄伟的身姿基本成型。进入中生代以后,秦岭山区以剥蚀为主,是周围低洼地区沉积物的供给地。距今约8千万年前的燕山运动使秦岭在形成以断块活动为主的南北褶皱带构造格架后,又在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强烈改造下,经大幅度的块断式垂直升降运动,而最终形成了现今秦岭的地貌格局。

  秦岭处在中国地质图上中央造山带的一个重要部位和枢纽地带,即中央造山带和南北构造带交会的地方。这里不仅地质期次多,而且岩浆活动、地质变形、岩石变质、新矿成形等地质现象也比较多,所以说它是天然地质博物馆,也是野外的地质实验室。

  秦岭地区生长有大熊猫 、金丝猴、华南虎(怀疑已灭绝)、黑熊、棕熊、草兔、麋鹿等野生动物。如今,秦岭山中各种野生动物资源仍比较丰富,主要分为野生兽类、野生鸟类和两栖爬行类。

  目前已知秦岭地区的兽类约有138种另14个亚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物种7种,二类保护物种11种。大熊猫、羚牛、金丝猴、云豹、小灵猫、大灵猫、猞猁、金猫、林麝、斑羚和猕猴等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均在该生态区中分布,其中许多都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秦岭山区的鸟类资源也很丰富。据不完全统计,秦岭山脉已记录到鸟类373种。在这些鸟类中,国家保护鸟类、特有鸟类近20种,包括朱鹮、白鹮、苍鹰、赤腹鹰、雀鹰、松雀鹰、血雉、红腹角雉、白冠长尾雉、鹰鸮、领角鸮等,其中朱鹮主要分布在陕西洋县,是一种十分珍贵的鸟类。

  两栖爬行类动物在陕西共有77种,主要分布在秦岭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大鲵。大鲵是中国特产,是最大的有尾两栖动物。另外,珍稀的鱼类虎纹蛙、细鳞鲑、哲罗鲑等在秦岭地区也有分布。

  秦岭复杂多变、富有特色的地质地貌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植物资源,并因南北不同的气候环境呈现出不同的物种。从植被上看,秦岭南坡以落叶阔叶和常绿混交林为基带,自下而上有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它们给南坡造就了一幅亚热带森林植被景观;北坡自下而上有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4种气候,受海拔、气候、土壤等综合因素影响,植被景观呈明显的垂直分布,自下而上为落叶栎林带、桦木林带、针叶林带和高山灌丛草甸带,构成了典型的暖温带山地森林植被景观。

本文来源于百度,内容不代表滚锁常识网立场,全站信息免费仅供测试,非商业性质和非盈利。如侵犯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