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本常识

濂溪先生指的是谁 濂溪先生是指哪位诗人

  濂溪先生指的是谁?是周敦颐的。关于濂溪先生指的是谁以及谁被称为濂溪先生,濂溪先生是什么意思,濂溪居士是谁,刘禹锡是濂溪先生吗,濂溪指的是什么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

濂溪先生指的是谁

濂溪先生是指哪位诗人

  濂溪先生是指周敦颐诗人。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

濂溪先生指的是谁

  是周敦颐的。

  是指周敦颐。

  周敦颐,字茂淑。

  他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道州营道地方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

  由于大量广泛地阅读,周敦颐接触到许多不同种类的思想。

  从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一直到汉代才传入中国的印度佛家,他都有所涉猎,这为他而后精研中国古代奇书《易经》创立先天宇宙论思想奠定了基础。

  十五岁时,他和母亲一同上到京城,投奔舅父郑向,他是当时宏仁宗朝中的龙图阁大学士。

  这位舅父对周敦颐母子十分眷顾。

  在周敦颐二十岁时,舅父向皇帝保奏,为他谋到了一个监主薄的职位。

  周敦颐在任职期间尽心竭力,深得民心。

  在生活中,周敦颐开始研究《周易》,后来终于写出了他的重要著作《太极回易说》。

  它提出了一个宇宙生成论的体系。

  中国哲学思想史上,宋明理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宋明理学以孔孟之道的儒学为主干,还多方吸收了道家、儒家的思想精华,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想。

  周敦颐就是北宋理学的创始人。

  《宋元公案》中对于周敦颐的地位有这样的论述:"孔孟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

  性道微言之绝久矣。

  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复横渠清大儒辈出,圣学大昌。

  "这里所称的元公,就是周敦颐,元公原是他的谥号。

  这段话明确肯定了周敦颐作为北宋理学开山之祖的地位,他常常和高僧、道人游山玩水,弹琴吟诗。

  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

  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程颐、程灏两兄弟。

  程颐在后来回忆说,他年少时就是因为听周敦颐讲道,因而厌倦了科举仕途。

  立志要学习和探索儒家的如何为圣王的道。

  周敦颐死后,随着程颐、程濒对他的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他的名声也逐渐显扬。

  南宋时许多地方开始建立周敦颐的祠堂,人们甚至把他推崇到与孔孟相当的地位,认为他"其功盖在孔孟之间矣"。

  帝王们也因而将他尊为人伦师表。

  而周敦颐生前的确也以他的实际行动,成就了一代大儒的风范,他的人品和思想,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敬仰。

濂溪先生指的是谁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他解除印绶,以便在濂溪书堂定居讲学。

  . 人们就称他濂溪先生。

  . 他讲学之所,名为濂溪书院。

   ... 次年,请朱熹作了《濂溪先生祠堂记》和《濂溪先生画像记》。

  濂溪书院和濂溪先生

  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宋代封为汝南伯,明代被封为道国公,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生于公元1017年。

  周敦颐少年丧父,靠母亲郑氏和舅父抚养成人。

  长大成才以后,长期担任地方官吏。

   周敦颐博学力行,遇事刚果。

  他为政精密严恕,务尽其理。

  在担任洪州分宁县主簿时,县监狱拘押了很多犯人,案件长久拖延不决。

  先生上任之 立即讯问审理,依法处置,对于那些无辜被关押的百姓,一一释放回家,受到百姓交口称赞。

  后调任南安军司理,狱中有1犯人,法不当死,但转运使王逵却想重办,官吏们没有一人敢提出不同意见,周敦颐却挺身而出与上级争辩。

  王逵不肯接受他的意见,周敦颐愤而拿出朝廷的委任状,交给王逵说:“这样的官能当吗?靠杀人来讨好上级,这种事我决不干!说完,转身挂印欲去。

  王逵受到很大震动,终于醒悟过来,接受了他的意见。

  由于他为政清廉,刚正不阿,声名远播,每到一处

  都受到百姓衷心的爱戴和颂扬。

   周敦颐在南昌担任地方官吏时,有一次路过浔阳,爱上了庐山莲花洞的山水,遂萌发了退休后要到这里来安度晚年的念头。

  不久,他到广东任地方官,由于身体不适,便要求知南康军,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他赴江西星子县上任,第二年便退休来到莲花洞。

   周敦颐来到莲花洞以后,创办了濂溪书院,设堂讲学,收徒育人。

  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

  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筑一爱莲堂,堂前凿有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

  和线当炎夏之时,莲花盛开,清香四溢,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前。

  一天夜晚,月明星朗,凉风可人,先生披银纱伫立在池边良久,见莲出污泥而高洁自爱,花濯清涟而无妖冶之姿,感慨丛生,文思泉涌,乃转身回房,奋笔疾书,草就《爱莲说》一篇,其佳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成为千古绝唱,至今烩炙人口。

  熙宁大年9公元1073年)六月七日,先生因病逝世,终年57岁,遗体葬于九江城南的栗树岭下,与其先前迁葬于此的母郑氏墓靠在一起。

   周敦颐去世以后,他所开创的宋明理学,经过他的学生程颢、程颐继承和完善,逐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后来又经过朱熹的继天和发扬,终于成为封建时代官方的正统哲学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濂溪先生的人品也为后世所称道。

  宋代著名文学家黄庭坚说:“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

  朱熹更称赞他说:“不卑小官,职思其忧。

  “短于取名,而乐于求志;薄于邀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尚友千古;闻茂叔之风犹足律贪。

  先生为人可见一斑。

  他为人的光风霁月,为官的刚正清廉,还不值得我们今人,特别是为官者学习和借鉴

  么?

   周敦颐去世以后,近千年来濂溪书院累经兴废,院址几度迁移。

  现莲花洞旧址处尚存有厢房数间。

  当地群众为纪念这位先贤,至今仍将旧址后面的青山称为书院山,旧址前面的溪水称为濂溪港,港上有石桥一座,“濂溪桥三字依稀可见。

  濂溪先生的墓地,则在文浩劫中被夷为平地,现正在恢复之中。

本文来源于百度,内容不代表滚锁常识网立场,全站信息免费仅供测试,非商业性质和非盈利。如侵犯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