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热点常识

战乱怎么避难 战乱避难方法

  方法一

  这些外出避难的居民,他们主要的避难地点一般都是邻近的城市、寺院神社、山林等。至于家中的财物自然不方便携带,所以每家都会在自家的院落内挖洞,将财物尽数掩埋,等战斗结束回归家中后,再将其挖出。

  在避难地点中,城市是最受平民百姓欢迎的地方,因为这些避难的百姓虽然不会携带财物,但生活物资则会自行携带。此外,避难而来的平民,也会给城市带来充足的劳力,对于守城方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更重要的是,进入城市后,平民就无法逃亡其他国家,这就能有效避免因为战乱带来人口流失,毕竟平民一旦逃到国外,国力就会衰退,如果数量庞大将很有可能一蹶不振。

  方法二

  寺院和神社则是利用自己宗教圣地的名义保护平民。不过,寺院神社的防护自然不如城市,对于杀红眼的军队而言,宗教圣地的名义并不能制止他们的暴行,因此只能通过上缴“保护费”的方式,与大名签订不得掠夺的约定。

  正常情况下,大名很少会进攻寺庙神社,反而非常乐意收取寺庙神社的“保护费”,以此充当军费。战国大名织田信长就是通过这种方式筹措军费的高手,不过他也曾因为进攻寺庙而背负骂名,不过大多数时候,织田信长还是有契约精神的。

  方法三

  当然,也有居民因为周围既没有城市,也没有寺庙神社的情况,那么他们选择避难的方式就只剩躲山里了。这在战国时代被称为“小屋驱”。他们可不是随便往山里跑而已,通常都是利用避难设施赖进行防御,这种避难设施很容易就被建设成山城,拥有更强的防御功能。根据当时的资料显示,这些躲在山林里的居民极为彪悍,在历史记录中多次出现居民利用防御设施击退军队,迫使他们不得不撤退的辉煌纪录。

  战国时代的平民百姓可并非什么弱小无助之人,他们会竭尽全力保护自己及家人。由于受到战争影响,他们拥有一定的武装力量,在野外也许并非军队的对手,但利用防御设施还是能和军队展开对战。在战争即将结束之时,这些百姓也会集结起来,四处狩猎失败的武士。一是发泄战争期间累积的怨气,二是通过武士的首级换取赏金,可怜、弱小、无助绝非战国百姓的代名词。

  方法四

  平民百姓没有过多的钱财,只能逃难,但以商人为富人阶层则没有这么麻烦。他们会筹集一大笔经费,做为不在此处战斗的“保护费”,交战双方也乐于答应并接受这笔巨额军费。对于不少财政不佳的大名,收取商人组织的“保护费”,往往可以弥补开战带来的损失。

  不过相比于寺庙神社利用自己的圣地身份,商人组织缴纳的费用要高出许多。如果碰到见钱眼开的大名,收了“保护费”还要掠夺,就轮到商人组织建立的军队出现。当时的商人组织可不是随意可以宰杀的羔羊,能够用钱的解决的问题,他们都很乐意通过钱解决。但遇到脑袋不清楚的大名势力,商人组织的军队就会让他们明白用金钱武装的军队到底有多强悍,特别是之后的商业打击更是会让有非分之想的大名伤筋动骨。

本文来源于百度,内容不代表滚锁常识网立场,全站信息免费仅供测试,非商业性质和非盈利。如侵犯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