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本常识

潜艇的氧气是如何解决 潜艇的氧气是怎样解决

  潜艇的氧气是压缩氧气罐,提供应急氧气储备。

  氧气再生系统,利用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

  目前,世界上多个国家已经列装了核潜艇,主要型号有美军的俄亥俄级、俄军的北风之神级、英国皇家海军的机敏级、法国海军的凯旋级等。其中,在各国所列装的核潜艇中,下潜深度一般在300-600米之间,自持力为30-90天。那么,核潜艇为密闭空间,在如此深的海洋深处潜行,船员们的氧气到底从何而来呢?

  潜艇最早诞生于一战时期,那时的潜艇信息化程度不高,潜艇内部补充氧气的办法也非常简易。通常会用一根长长的细管来交换潜艇内部和外部的空气,这样才能维持得了船员门的基本氧气需求。不过,这样做的弊端非常明显,导致潜艇在水下潜行的时间非常短,时不时的需要换气,影响到潜艇的隐蔽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潜艇技术发展的越来越快,配备了氧气再生系统。这种系统由壳体与药箱两部分组成,工作原理是吸收潜艇中的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此外,还有一款制氧设备叫做氧气再生板,原理与氧气再生系统相似。在1985年,我国091型“长征3号”核潜艇曾进行水下潜航试验,在海底潜了三个月,创下了世界纪录。“长征三号”之所以可以在海底深处潜航三个月,正是得益于它的氧气再生板。

  到了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潜艇的供氧系统已经变得十分便捷了。目前,各国核潜艇普遍配备的是电解水制氧装置,它的工作原理是用电离分解法把水分解为氢和氧,氧气通过全船通风换气系统输送到船舱的每个角落,24小时不间断供氧,供给船员呼吸,而氢气则被储存在氢气罐里,择机排出船外。核潜艇电力充足,又有取之不尽的水资源,所以这种制氧方法被各国采用。

  不过,潜艇氧气难问题解决后,随之也面临着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空气净化装置应运而生。该装置能够过滤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给潜艇官兵一个正常的空气环境。其实,即使解决了氧气与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的问题,潜艇兵的生活环境依然要比任何兵种都要恶劣。因为在深邃的大洋海底潜行,伴随的是无尽的孤寂与寂静,普通人呆3天就会崩溃,这对潜艇兵来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

本文来源于百度,内容不代表滚锁常识网立场,全站信息免费仅供测试,非商业性质和非盈利。如侵犯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