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车主回应轧蒜苗被砸车
“大妈砸奔驰”事件迅即发酵,令人感慨万千。近日,河南一乡村小路上,一辆奔驰车被一辆电动车阻拦了去路,电动车主是一名大妈,只见大妈将奔驰车拦停后下车从地上抄起一块大石头就砸向了奔驰车。车主称不认识她,已报警,去派出所才得知车子压到她家蒜苗了。最新消息是,车主开启了直播,告知定损金额为3万7千多元,要求该咋赔就咋赔。这样的结果对农民大妈来说,无疑是噩梦一场。
现在的结果是,车主要赔蒜苗钱,大妈要赔车损费。这确实是一个“公平”的结果,但是本身却充满了不对等性。“本来可以挣个一两百元,现在可能要赔两三万元!”
其间的深刻教训引人探寻。
从大妈愤怒的样子可以看出来,她为了自家蒜苗讨公道的决心很大。但是这个决心用错了地方,不要说赔上一笔巨款的后果,考虑到损坏他人财物5000元就可以立案,人们很难不为她的命运捏把汗。
大妈一怒为蒜苗,这种冲动不可有、不该有。须知,在民间,素来敬畏生命和财产。无论如何,大妈都不该一言不合地砸车。拦车砸车,这种野蛮行为简直就是和自己过不去。这种行为已经违法,所激起的社会观感也非常不佳。人们很可能因此展开联想,形成对于一个地方的特别印象。
此事究竟如何收场,引人打探。显然,自己种下的恶果,就得自己品尝。如果车主坚持赔钱,那么大妈遭遇重大打击的局面就很难扭转。据说大妈已经哭诉,请求车主原谅她。然而,围绕此事,即使人们心怀不忍之意,确实也无法要求车主改变立场。在法治社会里,我们终究还是要以法律精神来衡量民间的纠纷和冲突。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大妈的悲鸣,也应该让更多人听见。
从网传大片蒜苗被车辆轧坏以至于形成一条“路”的照片可以看出,车辆打此经过,把农民的地视为天经地义的路,已经形成一种惯性认知。即便涉事车主表示自己只是跟着别的车行进,没有注意到蒜苗,也不能改变其驾车参与了对于农民庄稼地的破坏的事实。
图片上那些令人心悸的车轮印迹,和尘埃之下的蒜苗,令人不是滋味。笔者自小在农村长大,知晓农民种地的辛劳,也知晓农民怜惜庄稼的朴实情感,对于各种毁坏庄稼的行为非常痛恨。实际上,自古以来,在村庄,为了几株青苗而闹腾,绝不是夸张。如果有人在自家青苗地里开出小路,农民为之“拼命”的事也有之。总之,在青苗之上,有着农民对于收成的期许,也有着农民对于自身尊严的关切,并不是只拿“小钱”就可以衡量的。
眼下的这个难以收拾的局面让人心情复杂。我们可以设想,大妈当然可以通过讲道理、索赔,来遏制开车轧苗的行为。但老实说,我很担心大妈在这方面的力量极其有限。我们不能排除过往大妈为之付出的种种努力,但显然,田地成“大路”的骨感事实,成为落实在大地上的一份羞辱,也一天天地加剧着大妈内心的愤恨。
一些人感慨此地“民风彪悍”的时候,也不妨多想一想,这一切的源头在哪里?至于那种质疑大妈“种的不是地方”的理论,更不值得一驳。你不是大妈,焉知大妈的蒜苗种的不是地方?焉知这片田地影响到了私家车的行进?
当下,为了行车方便,毁坏农民田地的现象时有发生。现实中,诸如公园草坪、网红打卡地被车辆轧坏的报道也不断见诸网页。对于这些“野蛮的车轮”,人们当然不该以非理性的手段追责,但是人们也困惑于这个现实:究竟该如何遏制这种无德行为?
或许,“大妈的愤怒”已成为一个反面教材,但这个反面教材,也揭示了人们普遍存在的困惑。尤其是,当“野蛮的车轮”的破坏性和赔付结果不匹配时,这种困惑还在不断加深。大妈的蒜苗地被破坏得满目疮痍,但破坏者付出的代价却是微乎其微的。这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
我们希望秉公处理“大妈砸奔驰”事件,也希望以此事件为契机,看到人们心中的那些困惑,从而以法治、规则和道义之力消解那些困惑。(作者是资深媒体评论员)
文丨伍里川
本文来源于百度,内容不代表滚锁常识网立场,全站信息免费仅供测试,非商业性质和非盈利。如侵犯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