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热点常识

中国航天的逆袭是如何创造的

转眼间,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已经在轨运行近6个月,返航进入倒计时,这几天他们正等着迎接下一批追梦者乘坐飞船,划破银河而来。

而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于4月23日进行了最后一次全区合练和全系统气密性检查,状态良好,静待4月25日20时59分发射。此次,航天员乘组由叶光富、李聪、李广苏3名航天员组成,叶光富担任指令长。可以期待,未来几天,我们将再次见证中国航天员在太空的对接会师。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千年之前古人的梦想,在今天已经变为现实。梦想成真背后,我们不禁发问:中国航天为什么能?回溯中国航天事业的历史长轴,我们便能从中找到答案。

1958年5月,为了尽快在国际社会中站稳脚跟,在太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位,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发出号召“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但那时的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国内各行各业百废待兴,西方国家对我实施封锁遏制。这种情况下,生产一辆汽车都不容易,“要搞人造卫星”更是难上加难。时任“东方红一号”总体设计组副组长的潘厚任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造卫星就好比是蒸馒头,首先得有面粉,而现在别说面粉了,我们连小麦都没有,需要从垦荒开始干起!

但任何困难都压不倒中国人,没有条件,我们创造条件也要上。就这样,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在一穷二白中艰难起步。那时,往往是一张破桌子、几把破凳子、七八个人、五六平方米的破仓库,就是一个“国家级”实验室;没有试车台、也没有时间和财力修建新的试车台,一群科学家就临时充当起“泥瓦匠”,把抗战时日本人留下的一座废碉堡改造成试车台;没有燃料加压设备,就用自行车的打气筒把气压打上去;来不及建通信线路,就在试验场上打手势、扯着嗓子叫喊联络……

也许是出于对未知世界的无限期待,也许是吸取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也许是太渴望科技进步和国家强盛,也许是不愿辜负人民的重托,中国航天人像老黄牛一样,开启了这条垦荒之路。

终于,1970年4月24日,新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这意味着中国人不再只能立于地平线上观察自然,进入了探索宇宙无穷奥秘的新维度。

此后,中国航天事业大跨步向前推进。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试验飞船发射升空,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序幕;2003年,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成功实现了中国首次载人空间飞行;2011年,“天宫一号”发射成功,这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2021年,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第一次进驻中国空间站……中国航天事业在一个个“首位”“首次”中刷新高度。

毋庸讳言,一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就是一部航天人艰苦奋斗、永不言弃、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创业史。多么辉煌的事业背后就会有多么巨大的奉献,多么巨大的奉献背后就会有多么伟大的精神,这句话用在中国航天人身上再贴切不过。他们一次次向科学难题发起进攻,一次次向生理极限发起挑战,推动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浩瀚宇宙中铭刻下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给景海鹏同志颁发“特级航天功勋奖章”,授予朱杨柱、桂海潮同志“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这是对坚守奉献的肯定,对逐梦精神的赞赏,更是对所有中国航天人的激励鼓舞。

“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执行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任务的地下指控室墙上,至今还保存着这样的醒目大字。曾经,美西方嘲笑中国的科学技术落后;现在,中国的进步已然让他们震惊不已。从“追跑”到“并跑”,再到“领跑”,中国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从过去那个“现代化的迟到者”,变为“现代化的视觉中心”。我们也给曾经瞧不上中国的那些人上了一课,叫他们彻底明白了什么叫自力更生,什么叫自强不息。

如今,中国航天的奇迹还在继续。2024年是中国航天的“大年”: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进展顺利,将择机发射,天舟七号、神舟十八号等4次飞行任务陆续按计划实施……一项项面向前沿的重大航天任务工程正有条不紊向前推进,中国人探索浪漫宇宙的脚步仍驰而不息。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古人对广袤宇宙发出的叩问,中国航天人正以担当实干、砥砺奋进的姿态一一回应。我们憧憬更多神话变成现实,期待更多中国奇迹在星河闪耀!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今天是第9个“中国航天日”,让我们一起祝福中国航天事业,致敬所有的中国航天追梦人!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董思韵

来源:作者:钧正平工作室

本文来源于百度,内容不代表滚锁常识网立场,全站信息免费仅供测试,非商业性质和非盈利。如侵犯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