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常识

前总经理中年再就业误入传销组织

文/李子建

编辑/卢伊

曾在4个月内5次成功应聘,却因撞上疫情离职的中年人李海仍在找工作。

李海来自黑龙江,原在一家拓展培训公司任总经理,但今年1月公司解散后,他开始了漫长的求职之旅。

李海今年46岁,大专学历,他这样的条件,在劳动力市场中并无特别的优势。但短短4个月里,他就找到了5份不同行业的工作,却均因撞上疫情无法上班,只得继续求职。

这段经历被报道后,很快冲上头条热榜,引发热议。初时,对于自己上了热搜,李海有些不适应。生活中,有人认出了他,也有人对他冷嘲热讽,李海并不过多回应,打个哈哈就过去了。

至今,上热搜的报道被李海收藏,晚上没事的时候,就会打开看一看。回忆过往,虽然坎坷,但每一个故事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有网友说,正是李海无论遇到什么,始终没有放弃,让他们感同身受。

此前报道发出后,看到一些评论,李海总是很感慨(拍摄李子建)

报道发出后,李海一直在坚持投简历、面试、应聘,想要找一份长期稳定的工作、靠谱一些的公司。他随后应聘了多家公司,但有些公司不合适,有些接触下来感觉不靠谱,有的是和六旬老人一起应聘,却被要求购买海外房产,甚至一度被前同事骗入传销组织。

作为一个前总经理,李海自认为职场经验丰富,但现实让他体会到,求职时不要太挑剔,但也需学会避开不靠谱的公司,再去谋求个人发展。

面试环节变购房现场

前述报道发出后不久,6月下旬,李海看到一个销售海外房产公司的招聘广告,打电话了解,当时以为对方从事购房移民业务,约好了第二天去公司面试,应聘销售经理职务。

次日早上9点,他按照广告上提供的地址,来到邻市CBD商圈的一栋写字楼中应聘。公司前台登记后,由此前电话联系过的公司职员将他送到一个大会议室里,里面坐满了人。职员将李海引到一个椅子上坐下,说是先培训,听一听课,随后就离开了。

环顾四周,李海与邻近的人聊天,问他们都是来做什么的,得到的回答皆为来公司应聘的。又问多大岁数了,才发现每一个人都比李海岁数大。

五六十岁了,还要来应聘打工。 李海有些惊讶。他看了看会议室里其他的应聘者,50岁以上的占七成左右,甚至还有六七十岁白发苍苍的老人,有几人还拄着拐杖。而46岁的李海,可能是其中岁数最小的。他心里疑惑:这么大岁数了,来一家销售海外房产的公司应聘能够做什么?

应聘,在李海的理解里,需要投简历、面试,通过后还有培训、入职等流程。但这家公司并未面试,而是召集了百余人在一个大会议室里培训听课。

一个约40岁的男老师上台,开始分析国内房产形势,头头是道地称市场现状下,不要考虑买房投资了。这位老师下了台,紧接着又先后上来两名三四十岁的讲师,自称有20多年在国内外从事房地产行业的经历,从各种角度讲述中国房地产市场。

一上午,三位讲师轮番上阵,一百多名应聘者在台下聆听。李海看到,中途仅有5个人离开,再也没有回来,其他人都在认真听课。偶尔有人出去打杯水喝,或者去厕所,很快又回到会议室。

李海也做过培训工作,他明白,像几位讲师一样,一个观点反复地讲,现实案例一个接一个地抛出,最终会得到会议室百余人的认同。不想听的就会离开,留下来的基本上对宣讲内容是有兴趣的,这也是一个淘汰的过程。

宣讲结束,正值中午饭点,李海看到听课的百余人,都由人带着去用餐,有的在会议室内吃盒饭,有的则被带往餐厅。李海也由前述那位职员引去附近的一家餐馆,用餐时间闲聊,才得知这家公司规定,谁接待的应聘者,就由谁负责带去用餐,每一个应聘者都有公司其他同事负责。不过,午饭期间,职员并没有谈论应聘的事,只是让李海下午接着听课。

下午1点30分,职员将李海等人送回会议室,课程继续。一位讲师开始介绍中国与东南亚各个国家的友好关系,以及当地的投资环境。

李海回忆,当时讲师问他们,全国的房产是什么趋势,是不是很难赚到钱了?得到在场应聘者的认同后,讲师提高声音,开始讲起了现在东南亚各国的房产市场。台上台下互动频频,气氛特别好。下午3点,宣讲结束时,应聘者们仍显得意犹未尽。

第二天依然没有面试,还是培训听课。上午9点,李海再次来到会议室,发现内容和前日完全不同了。讲师一上台就开始讲海外投资买房的成功案例,如某人在东南亚买了房子,投资100万,一年至少得到返租利润10万元。

李海称,讲师所说的海外房产位于东南亚,面积在80-100平米之间,每平米售价一万元左右。购买者不用去海外看房,而是在国内签订购房合同,内容全以外文显示。签订合同购房后,当月即有收益,收益来自于房产租金。

课程结束时,李海看到当场便有多人表达了购房意向,甚至有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激动地当场就刷银行卡买了房。

李海心里疑惑更大了,自己是来公司面试应聘的,怎么变成要投资购买东南亚房产的客户了?李海找到公司职员询问,对方见他没有购房意向,便告诉他,你可以不买房,但可以和我一起去招聘,让他们来买。招聘本身不会有提成,但招来的人如能成功购买海外房产,会有总房款至少1%的提成。

至此,李海有些明白了,这家公司是用招聘的名义来吸引目标客户,年轻人不是此类投资海外房产的客户,而岁数大的人,手里多少有些积蓄。吸引客户后,再通过讲课的方式来卖房,和卖保健品的套路差不多。

李海担心,在对方的公司里直接拒绝,可能会有麻烦,他没有声张,返回会议室继续听课,此后悄悄离开了。一个多小时后,公司职员给李海打来电话,问他去哪里了,李海直接回复,干不了,不要再打电话联系了,我只是想找一份长期稳定的工作,没想到应聘还会遇到这么不靠谱的事。

李海租住的小院(拍摄李子建)

散心之旅误入传销组织

李海没有想到,更不靠谱的事情很快便又来了。

进入7月,李海接到电话,是8年前曾在同一家公司工作的女同事王雪。彼此寒暄后,王雪听说李海近期一直在找工作,却未尝如意,便邀请他去青岛玩几天散散心,顺便可以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工作机会。

李海想着,毕竟前同事好久不见,以前也是认识的好朋友,加上去青岛吃住不花钱,可以去玩一玩散散心,如果有工作机会那就更好了。

次日下午,李海便从Y市乘坐火车到达青岛。王雪在站前广场等他,她领着李海走到公交站,排队上了车,说是先带他去住的地方。刚开始,公交车还在繁华的都市道路上行驶,没想到越来越偏僻,看样子到了城边上了。

下了公交车,王雪带李海进了一个小区。李海有些意外,他原以为王雪会带他去宾馆住,便问她是否在青岛安家,王雪答,不住宾馆,都住家里。李海觉得王雪热情好客,没有多想,跟着她走进小区一栋居民楼,楼内没有电梯,只能爬楼梯。上到三楼,王雪敲了敲门,门打开了,是一个三室一厅的房子,李海看到一屋子的人,男女都有,年轻的十八九岁,大一些的三四十岁,甚至还有60多岁的人,加在一起至少15人。

里面的人看李海到了,说人都齐了,吃饭吧,接着一人给了一大碗卤面,人们或站或坐,拿筷子挑着吃。李海坐在桌前,边吃面边问王雪,怎么这么多人?王雪答,不花钱的旅行团,就是这样的,我当时也没有多想,吃完饭都晚上9点多了,也没有人领着出去,累了一天,只想早些休息。

当晚,李海被安排与其他四个男人在一个房间里打地铺,其他人则分散在其他房间休息,人人打地铺睡觉。李海当时已经感觉有些不对劲儿,但出于对王雪的信任,仍以为不花钱的旅行团可能就是这样的。

第二天早上6点多,房间里所有人都起床了,早餐一人发两个包子,有人喊话:拿上包子,边走边吃。李海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跟随王雪出了门。沿路走了20多分钟,一行人来到了一个大院子里,里面是一个旧仓库。

仓库里,李海看到一排一排的椅子上,一多半坐满了人。前面有人招呼,新来的家人们坐前面。李海只好跟着他人在前排就座,有人给他们一人分了一瓶矿泉水。此后不断有人进来,很快仓库里黑压压坐了约200人。

时值早上7点左右,一个年约50多岁,衣着整洁、领导模样的男人步入仓库。掌声过后,男人开始演讲,他自称曾是黑龙江某单位的领导,现在辞职不干,下海创业了。接着,他大声问下面,你们谁欠银行的钱?谁负债?在场的人纷纷举起了手。李海自己也有些负债,也举起了手。

男人又问,大家想不想挣钱?全场应和。男人开始介绍,自己去年一年挣了2000多万,而他仅仅投资了19800元。

什么样的项目这么挣钱?国字头部门盖章红头文件特批。男人娓娓道来,只要投资19800元,再找三个人前来投资即可。此后,这三个投资者(一级)每人再找三人(二级)投资,二级的三个人再每人找三个人(三级),如此下来,参与项目的人数越找越多。

且一级套着一级,每级都可以从下一级上缴的投资额中获得提成,如发展到第四级时,团队就有81人,总投资额超过160万元,一级可以从中至少拿走23.5万元。参与的人数越多,获取的利润越高。男人称,参与投资的人中,有人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就赚取近亿元利润。

李海回忆误入传销时看到的分级提成情况(拍摄李子建)

李海听到这里,意识到自己十有八九进了传销组织了。他不想听下去,站起来准备跑路。会场维持秩序的人见他向外走,赶忙追出去,问他去哪儿。李海谎称找厕所,那人指了一个方向,没再阻拦。

李海走出旧仓库,先去了附近公厕,趁人不注意,偷偷跑了。但刚跑出去没多远,王雪就带着两个约30岁的男人追出来,问李海干吗去。李海没跑成,他责怪王雪,说让我来青岛旅游散心,结果让我投资。王雪没有辩解,只说来都来了,或许是个机会呢。真想走,吃完午饭再走,下午再带你去海边玩一玩。两个男子也围着李海,说带他吃个饭再走。

李海只得跟着三人回去,当天没有走成。李海打地铺又住了两晚,每天都看到有新的人进来,接着大家被拉到仓库里开会听课,也有人拿不出投资款会离开。李海曾与同住的人交流过,有人明知是传销,但仍要去做,因为赚钱太快了。但李海当时主意已定,无论发生什么事,也不会投钱。

此后,李海多次和王雪说,一定要走。他事后猜测,王雪或见他实在拿不出钱来,也没有拦。李海赶快买了票,在第五天坐上火车离开,并将王雪的联系方式全部删除,我相信她,她却把我拉进传销里,太不靠谱了。

学会职场避坑很重要

7月底,李海在Y市租住的院子到期,他找到一个新院子,将家当行李搬了过去。新家有一个10平米左右的菜园,李海买了些种子,种下豆角、茄子、长豇豆、丝瓜,不用花钱买菜了,一个人吃不了,就摘些菜送给朋友。

2022年7月,李海找到一个新院子,种了些菜,每天可以摘新鲜的菜食用(拍摄李子建)

节省开支的同时,他仍在努力投简历,参加面试,希望找到一家靠谱一些的公司,谋求一份长期稳定的工作。

求职者张杰也有类似期待,但他也曾遭遇过不靠谱的求职经历。

在某招聘网站上传简历后,8月中旬,他接到某健康领域公司人力资源经理的电话,随后顺利通过面试,正式入职。

进入公司后,张杰的职务是销售,底薪3800元,主要收入来自销售提成,比例在16%。销售的产品并非实体,而是干细胞能量舱的使用权。

张杰介绍,该公司认为,人的健康与体内细胞的健康有关,细胞功能出了问题,是疾病产生的原因。因此,他们声称可通过使用干细胞能量舱,让细胞恢复活力,并通过调理消除疾病,不打针、不吃药就能恢复身体健康。

该公司所用的干细胞能量舱类似一个胶囊旅馆,据称在国内主要城市均有设置,人每天视情况进入能量舱一至两次,每次约10-30分钟,以付费会员的方式按次计费。会员价格从2万至60万元不等,普通会员2万元,可使用七次能量舱,VIP会员根据使用次数不等,价格分别在3万至10万元之间,最高等级客户价格则超60万元,使用时持卡计次。

张杰说,此前他对干细胞治疗疾病有一定了解,因而听了公司的培训讲解后,当时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公司对外宣称并不是医疗,而是健康调理。此外,该公司也未像推销保健品一样开展大规模的对外宣传,而是以从各大医院拉客户为主要经营模式。

经过公司培训后,张杰和其他销售一样被派到了医院。这些医院多为当地较有名气的公私立医院,患者云集,张杰等销售需要从中寻找潜在目标。

张杰介绍,销售在医院拉客户,首先需要辨别出谁是患者,谁是照顾患者的家属。一般的情况下,患者的精气神、身体状态等,与家属完全不同。且患者往往会在住院楼附近慢慢散步,张杰正是在住院楼下面看到了他的第一个客户,一位来自陕西的50多岁的女性患者陈芳。

与患者交流,不能直接聊病情。按照公司培训话术,张杰先聊有没有家里人来陪床,陈芳起初以为护工来找活,张杰否认了,解释说有亲人在此住院,但医院规定只能有一个家属进病房看护,他只能在楼下等。

破冰后,张杰开始问及病情,得知陈芳是肺癌,准备在医院治疗。按照公司的培训内容,像陈芳这样的癌症病人正是理想的客户。张杰便告诉陈芳,现在肺癌也不一定死人了,见对方有兴趣了,他便开始说出干细胞疗法治疗癌症的成功病例,再谈现有治疗方法费用昂贵,成功率不一定高。

张杰表示,他们销售必须要在短时间内对干细胞疗法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否则很难将患者引入设定的场景。抓住了患者想要活下去的心理,再向其介绍干细胞能量舱,成功率极高。

人只活一次,这个世界只能来一次,现在癌症也可以治愈了。张杰的话引起陈芳极大兴趣,她不想死,逐渐放松戒备,并告诉张杰,这一次在医院里,如果不做手术就活不了。整个治疗过程,大约需要75天时间,花费约70余万元。

张杰则向陈芳算了一笔账,拿出10万元来公司做干细胞能量舱,情况若有好转,就不用花其他钱了,最重要的是能救命。陈芳当场决定试一次,交了一万元定金,两人约定时间去试一试干细胞能量舱。

第二个客户,也是在医院门诊里找到的,对方是一位约40岁的中年女性。张杰注意到她时,发现她与其他人不同,总是用左手托着胸部,一看就知道是乳腺的问题,否则不能用手托着。

张杰走过去,是乳腺增生啊。女患者脸红了,以为张杰是医生,她坦承自己是来医院看病的。张杰便按公司培训的话术,向其分析病情,谎称乳腺增生不会疼,如果疼了,很可能是癌症。女患者吓坏了,问他怎么办,张杰便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告诉对方如果确诊是乳腺癌,再和他联系。

巧的是,第三天,女患者果真联系张杰,说她在医院里被确诊为乳腺癌。张杰当时说,确诊无非有两个结果,一是切除乳房,二是不切除,做放化疗,但太受罪了。女患者问他怎么办,张杰随即按照话术给出建议:试一试干细胞能量舱疗法,并称如果使用后有好转,就不用去手术切除了,这位患者转天早上就交了钱。

此后,张杰继续按照公司要求,在各大医院寻找客户。每天在哪一家医院跑业务,都需要拍摄照片,和地理定位一并发到公司销售群里,以示他确在医院寻找客户。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杰又找到了一个患者购买了能量舱会员。但一次在公司开会的时候,他问公司经理,干细胞能量舱这么好,是谁发明的?这位负责人没有回答,只说发明人是保密人员,不能说名字。

张杰想不明白,假如是个好产品,为什么不能说出是谁发明的?他感觉到不对劲,提成也不要了,随后选择辞职。张杰说:以后找工作要避坑,远离那些不靠谱的公司。

对于如何在求职时避开不靠谱的公司,李海则有自己的经验。发稿前,他成功入职Y市一家互联网公司,任销售经理。他介绍说,想要避开求职坑,首先要观察求职企业是否长期经营,行业口碑是否好。此外,也要判断公司经营的项目是不是靠谱。目前的市场情况,求职者不要太挑剔,先找一个靠谱公司养活自己,然后再去谋求个人发展。

(应受访者要求,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网友看法

1、网友燃烧的激情:员工就是客户,要过来上班先花钱,公司提供上班服务

2、网友迈克尔芬达188678351:不是传销就是医托啊,太可怕

3、网友点赞领域优质评论者:已经挣到了别人几辈子挣不到的钱为什么还出来抛头露面

4、网友老仙道的孙:广西的项目到青岛了,还加上了北派的武力了

5、网友烟雨平生1028:不得不说拓展培训和传销有共同之处

6、网友胶东打工人:35岁+一道迈不过去的坎

7、网友想更换用戶名好难:这个世界!这个社会!

8、网友潇洒宇宙KR:好

9、网友高贵春风zP:还行。

10、网友一代情佛:你想赚钱,它想割你韭菜

11、网友顶级晚风1V:员工就是客户,要过来上班先花钱,公司提供上班服务

12、网友用户7543601553236杨:员工就是客户,要过来上班先花钱,公司提供上班服务

13、网友自在海风8s:转发了

本文来源于百度,内容不代表滚锁常识网立场,全站信息免费仅供测试,非商业性质和非盈利。如侵犯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