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文化常识

三体电视剧观后感

看了一集剧版的《三体》,挺失望的。不过想想也是必然。

《三体》是一部哲学气质浓郁的伟大小说,对缺乏科学思维训练的普通读者并不是很友好,一般人可能理解原著都比较吃力的说。

它目前在中国,正处于一个「国民度极高,但大部分人并没有真正读过,也不懂」的这么一种状态中。

电视剧就更家长里短了。不管是谁把这个烫手山芋接下,能做到中规中矩地吃一波全民ip的红利,已经万事大吉了。要拍出它的精髓,大概是没考虑过的吧(网友热议的「忠实于原著」不就是怕出错嘛)

那么,就以「不出错」的标准,说一下我无法理解的地方(剧透慎入):

更换视角→打乱叙述节奏→破坏悬念。

小说以应用物理学家汪淼的主观视角展开。剧版却把这个最不应该改动的地方,改成了第三人称视角。

在小说中,第一场戏就发生在汪淼家的楼道里。几位军人(包括一个警察)从天而降,把汪淼带至一个神秘的会议中。就在这个莫名其妙的会上,汪淼得知自己认识或仰慕的中外物理学家在一个月内纷纷自杀。(包括他所暗恋的杨冬)

所有人的遗书中都透露出一种大厦将倾的绝望——物理学已死。

读小说的时候,我一下就认同和带入了汪淼,这些人找他干嘛?到底发生了什么?能够让理性自信的物理学界集体崩溃?这些疑问❓紧紧抓住了我。。。

但剧版这位猪队友,却把汪淼的出场延后了好几场,失去了让观众先入为主,附身于其视角上的机会。在开场的短短5分钟内,就把大刘精心布局的几个震撼人心的悬念,全都给破坏了。

我最不能理解的,是在一开始就安排了模模糊糊的红岸镜头,把叶文洁影影绰绰故弄玄虚地曝光了一波,好像生怕观众不知道此事与叶文洁有关似的。

为什么要酱紫啊?

小说的叙述是很清晰的。汪淼先去找杨冬的男友丁仪,又去拜访杨冬的母亲——叶文洁,真相一点点浮出水面。在汪淼心中,叶文洁是德高望重的业界前辈,更是他所倾慕之人的母亲——一位刚刚失去独生女儿令人同情的老人。他根本没有怀疑过叶文洁的身份。

在原著中,这个最大的悬念之所以令人震撼,主要是在此之前,大刘已经通过汪淼的限制视角,渲染出一个地球学者被不知名神秘力量所支配的集体危机气氛。

读者附身于汪淼所代表的局中人,感受到危险一步步逼近,以为威胁来自于异邦和外部,没想到其始作俑者就在身边,竟是这样一位受人尊敬的老人。。。

两种叙述视角,孰高孰低,一目了然吧。

剧版的另一败笔,是在汪淼没出场之前,就让观众目睹了杨冬之死。

此昏招导致的破坏效果有二:

1,严重影响了杨冬的形象,以及观众通过汪淼对她产生的审美移情。

这首先是人物设计上的失误。

如果没有事先铺垫细节,观众就不会对人物产生情感。一个人死了,即使场面再震撼,结果再痛惜,观众也会麻木不仁。因为观众又不认识她,不曾知晓过这个人的生活细节,也就不会去关怀她的命运。

经典的例子可以参考《辛德勒的名单》,在配角被屠杀之前,会先安排一两场戏,让观众知道这些人是谁,看到他们的可爱可亲之处。这样,再目睹这些生命的逝去时,才能体会到「美好的东西被撕碎」的心痛。

再来看,《三体》原著是怎样描绘杨冬之死的:汪淼是在神秘会议上猝然得知这个消息的,她的名字出现在一大批死者名单当中,是并不特殊的一个。

但汪淼心中产生的反应是「晴天霹雳」。。。「大脑一片空白,后来这空白中渐渐有了图像,那是他那些黑白风景照片,照片中的大地没有了她的身影,天空抹去了她的眼睛,那些世界死了」。。。

读者第一次看到杨冬的名字,对她的印象通过汪淼的第一人称视角得到的。这位美丽的物理学家,能让汪淼这样心中的女神,才华横溢,心志坚定,这样一个人,为何会走上不归路?所有人的心中都会涌起惋惜和伤感。

剧版却给处理成了刑侦片惯用:开场,一个看起来精神恍惚的人在阴冷色调中喃喃自语,接着死去。警方前来验尸,例行公事地报出此人名讳杨冬,物理学家。。。

这叫做「忠实于原著」吗?

2让杨冬说出「物理学已死」这句话。严重拉低了「物理学之死」在原著中的关键指涉意义。

在《三体》中,它不仅直接暗示了核心剧情的发展,即三体星与地球在「术」的层面上进行博弈的动力学基础。还关涉到整个故事得以成立的底层宇宙观,在「术」与「道」之间,所做出的艰难让步与抉择。

如此蕴涵深刻的一句话,在剧中,观众都不知道谁是谁的情况下,就让杨冬把它轻飘飘地念出来,极大地削弱了其振聋发聩的效果。

这说明,创作者不太明白主客观视角的优劣。

这句出现在遗书里的文字,只有通过汪淼的视角去再现它时,它才有可能变成一个能够让观众内化的主观视角。从而以一个物理学家的心情,去体会当事人心中无力回天的那份惊骇与悲凉。

而让杨冬自己一说,就大大降低了其悲剧性。

观众这时只能站在隔岸观火的冷漠视角,观察这个人怎么了。这句话的重量被掩盖在观众对杨冬之死不明所以的好奇心中。

请问,「物理学之死」对一个门外看热闹的普通人,和对一个深陷其中的物理学家来说,二者在其心灵,情感,思想内涵和象征意义上的冲击力,能是一个重量级的吗?

以狗血言情的桥段来表现科学家内心的幻灭,既可笑又可悲。这一场令人类文明智慧体感到难以逾越的巨大危机,那种真正的恐惧和无力感,也很难被传达出来。

综上,向上兼容,拍不好的。

网友看法

1、网友零的杰克:兄台,三体的老粉都知道,最早的版本中,故事是从红岸开始的。 你看的从汪淼开始叙事的那些版本,是后来才改版的。 原著本身就有各种正叙倒叙插叙的不同版本。剧版的改编,我认为非常成功。 文字语言和镜头语言的呈现方式当然是不一样的啊,剧版把音画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传递了文字所无法呈现的冲击力。[赞]

2、网友三了个体:同意。 其实这部剧真的不容易,不可能让层次不同的所有人都满意。据剧组自己说的意思,是为了照顾普通人,特别没看过小说的、没物理基础的,作了些简单化和解释的处理。但是这种剪辑确实影响整体的冲击力。

3、网友说的跟真事儿一样:据说是因为连载中的时候,故事是从叶文洁开始的。 而出版书的时候,故事改成了汪淼。

4、网友大灰羊了个羊:这位作者读过书吗真逗在这叨叨什么呢

5、网友戴言仁:这篇文章还是比较中肯的,不过最后一段物理学已死,剧中丁仪专门用底线理论来做了补偿,所以小白应该也能看得懂吧

6、网友身价不明的小侄子:666汪淼暗恋杨冬,自己孩子都七岁了还搞暗恋

7、网友中华民间科学总会:我感觉不错至少剧情方面挺好,没有导演的自我发挥,没有编剧的二次创作第一版这么拍挺好(三体看了1遍听了3遍)。要说瑕疵就是道具和台词脱离现实世界太多(军装样式,什么M国,T国.A国之类的太容易跳戏。忠实原著是忠实原著剧情故事不是原著字体照搬,很多网络小说的无奈都被照搬了就不好了。)其它的没什么了挺好,可千万别乱来了。我不想《唐砖》的灾难重现!!!

8、网友姑蘇慕容胜:用家长里短的电视剧形式来呈现这样一部集哲学、科学、社会心理学于一体的恢宏科幻巨作本身就绝非易事,我在网上追了四集,觉得至少在选角上是非常成功的,比如张儒一,深沉、木讷中带着一丝忧郁和怯懦,这不就是现实版的汪淼吗?!演技炸裂的于和伟,饰演史强这样一位外表不修边幅,行为举止有些粗鲁,实则细致、精明强干的警察真是无任何违和感;李小冉,本身自带一种高深的气质,演申玉菲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所有这些演员往镜头前一站,就有很强的代入感!

9、网友EdmondSun:今天光是黑三体剧版的稿件就好几十个了,表述的内容虽有不同,但是角度都差不多。真是神奇啊。

10、网友牛小犇犇:最早的三体就是红岸基地开始的

11、网友剑气如煌:哎无所谓了,我只想汪淼玩三体游戏的时候还原小说就行了

12、网友铁中棠铁公子:原著就是红岸部分和现在发生的事情(我是指书中的时间),交替写的

13、网友拾荒的胖子:三体是一部哲学书,每个角色映射一个哲学思想。

14、网友Joker不会joke:人云亦云的看不懂,现在你要看懂啥,剧里信息都还属于铺垫阶段,制造悬疑感,你要看懂了那才出问题了。

15、网友果汁与花猫:先看原著,再写文章

16、网友我就是那个老实人:第一版三体,是从六十年代开始,叶文杰奠定了整部小说的主线和基调,为什么改版,都懂得

17、网友AlbertGeek:挺好的,这是一部科幻小说,不是逻辑推理小说。要呈现的也是科幻场景

18、网友Darthwolf:你适合动画版,啊不对,你应该是动画版那边的

19、网友杳杳没孤鸿:写得真好,同感

20、网友小兴趣大学问:影视剧创作面对的是所有观众,而不只是读过小说的书迷,对于懵懵懂懂的小白观众来说,电视剧开头的故事镜头同样悬疑感十足。

  三体电视剧是第一部吗

  是的。

  电视剧三体拍的第一部。根据查询相关资料,张鲁一于和伟主演的电视剧,是拍的第一部的内容,三体系列小说共有三部,分别是《三体》,《三体2:黑暗森林》,《三体3:死神永生》。三体电视剧是三体第几部 一、三体电视剧是第一部吗三十集的剧版《三体》主要就是围绕第一部的内容展开。

本文来源于百度,内容不代表滚锁常识网立场,全站信息免费仅供测试,非商业性质和非盈利。如侵犯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