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幼儿常识

剩菜盲盒你会去购买吗 剩菜盲盒你会去不会购买

  会的,剩菜盲盒你会去购买的。

  目前已有多个App可以购买“剩菜盲盒”,参与过的人甚至表示“手速慢了,还会抢不到。”但也有网友反映,“剩菜盲盒”存在口感不佳,食用后肠胃不适等问题。“剩菜盲盒”没过保质期,就安全了?

  1 多地上线“剩菜盲盒”小程序

  以烘焙店为主

  在这个“万物皆可盲盒”的时代,“剩菜”也被安排上了。这里提到的“剩菜”,其实是指商店打烊前还未售出的食物,商家把它们随机搭配,以盲盒形式出售给消费者,价格比正价要便宜不少。

  据了解,类似的经营模式其实可以追溯到2015年。丹麦的一家公司开发了一款App,将餐厅每日打烊前的临期食品汇总在一起,在该App上进行低价甩卖,既能解决食物浪费,又能让消费者省钱,看起来一举两得。在这款App上有不少美食可以选择,比如面包、正餐等,但消费者下单后在打开商品包装之前,完全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类似于盲盒的概念。

  在国内,近些年也有相似经营模式的小程序出现。从去年到现在,一款“剩菜盲盒”小程序在多个城市上线,上海、武汉、长沙、杭州、南京……记者在该小程序中,以上海、武汉、杭州为定位进行搜索,发现提供服务的商家以烘焙店为主。

  2 取袋时间基本都在晚上

  超时未取不退款

  记者近日体验了这款小程序。小程序打开后,页面显示“珍惜每一粒粮食”的字样,首页上是网友购买后分享的留言图文。记者找到了南京入驻的门店,发现同样以烘焙类为主,有中式的也有西式的,其中还有一些较为知名的连锁烘焙店。

  随机点开几家店铺后记者看到,其规定的取袋时间基本上都在晚上8点以后,并且时长控制在了一小时以内,只有少数商家在白天也可以取袋。袋子里装了什么?小程序显示,里面都是品质完好、但因生产过量而没有售卖完的食物。不过因为无法确定每天会有哪些食物剩下,所以袋子里装的东西都是随机的,下单之后需要在规定时间内领取,需要注意的是,超时未取订单将无法退款。如果有忌口或者过敏的情况,则需要提前与商家进行沟通。

  商家还在小程序中设置了每天的开售时间,比如在晚上7点或者8点,商家会根据剩余情况上线订单。记者注意到,有些店光是留言就有将近百条,前来体验的消费者不少。

  3 “剩菜盲盒”价格低廉 但体验感不佳

  下单的小程序类似外卖软件,价格低廉却没有菜单选项,拿到什么全凭运气,像是食物盲盒,又像是晚餐彩票。

  记者登录了杭州某食品盲盒平台,发现各线下合作门店的盲盒数量、盲盒形式各有不同,随即购买了杭州两家面包店的剩菜盲盒,售价均为11.9元(其中有一家用了新人优惠券,减免2元)。

  第二天下午,记者根据小程序上指定的取袋时间到店后,店员从柜台拿了一袋已经打包好的面包。该盲盒包含两个牛角包、两个可颂以及一个三明治。但是记者发现,产品的外包装上并没有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等标签。

  在上海,盲盒类型除烘焙甜点外,还有饮料咖啡、便利熟食、商店与超市的折扣商品等。

  盲盒的属性决定了其价格固定、商品不可观察、不可选择等特点。有部分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反映,“剩菜盲盒”存在菜品不合口味、口感不佳、剩余保质期过短、吃完后肠胃不适等问题。有消费者甚至将购买剩菜盲盒的行为称作“花钱换一个地方浪费食物”。

  4 盲盒可以搞 食品安全不可“盲”

  一直以来,打折促销都是餐饮行业处理过剩产品的惯常动作,而以低价盲盒的形式线上销售,既帮助商家有效解决了临期食品,又能让消费者在花钱买实惠的同时,获得一份拆盲盒的期待感,可谓一举多得。

  “店家剩啥我吃啥”“省钱还能节约粮食,何乐而不为”,年轻人的盖章认可,也让这股风刮得愈发起劲。

  “剩菜盲盒”与环保节约不谋而合,但背后的食品安全问题同样不容忽视。随着“剩菜盲盒”大火,入局者接踵而至,可并非所有餐饮品类都适合借盲盒去库存,也并非所有商家都老老实实做盲盒。

  比如,面包烘焙类产品保质期相对长,也方便存放,而面食、快餐等如草率“盲盒”则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一直以来,餐食口感不佳、以次充好、发霉变质等问题始终存在,确有少数商家为了达到更好的清仓效果,在生产时间上打“擦边球”,或者将保质日期模糊处理。而基于一些平台与商家“不退不换”的霸王条款,消费者即便买到不新鲜的“剩菜盲盒”,也只能一扔了之,反倒成了“花钱浪费食物”。

  还是那句话,“剩菜”大可搞盲盒,但食品安全不可有盲区。

  用心做好低价盲盒能收获口碑、助力品牌,反过来,抱着清仓甩卖、质量不保的心态糊弄消费者,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得不偿失的被动局面。

  也要看到,“剩菜盲盒”之所以受宠,清仓与实惠是一方面,背后反对浪费的全民共识同样值得关注。

  避免“舌尖上的浪费”与守住“舌尖上的安全”是一体之两面,借着“盲盒”风潮,探索更多减少浪费的现实方案,于商家于社会都善莫大焉。

  5 若买到劣质产品 可向商家要求赔偿

  北京盈科(厦门)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许东律师表示,虽然消费者无法提前知晓“盲盒”内部商品信息,但不代表消费者要为这种隐蔽性买单,作为售卖“剩菜盲盒”的商家,有义务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承担起自身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禁止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同时,作为商家应当了解不少消费者购买食品后并非马上食用,因此应在消费者购买前明确告知或提醒其食用期限。

  此外,消费者在购买“剩菜盲盒”时也要学会规避风险。

  比如,注意留存消费小票、支付记录,注意查看包装完整度、是否在商家描述的保质期内等。

  如果消费者因食用“剩菜盲盒”健康受损或拿到了劣质产品,可向商家要求赔偿,或向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等进行投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

本文来源于百度,内容不代表滚锁常识网立场,全站信息免费仅供测试,非商业性质和非盈利。如侵犯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