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农资市场运行逻辑发生变化
市场篇
2022年,农资市场跌宕起伏、迷雾重重,传统供需分析已难以精准把握行情走势。市场运行逻辑的深刻变化,既对农资保供稳价工作提出新挑战,也孕育了新需求和新机遇。
□ 作者丨《中国农资》记者 魏萌 穆阳芬
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单边制裁频现,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且通胀压力激增,粮食和能源危机愈演愈烈……各种复杂因素和不确定性的交织叠加,对包括农资行业在内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
这一年,在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供应链危机下,原料与成品肥价格出现巨幅波动,打乱了市场运行规律和下游厂商的采购节奏,对农资保供稳价工作造成诸多困难。与此同时,种植结构调整、农民用肥习惯变化等新特点,既对农资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其产品技术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契机。
2022
农资市场呈现六大新特点
回顾2022年农资市场,可谓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原材料及各肥种价格涨跌幅之巨均创下新纪录。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农资价格大起大落背后的原因变得异常复杂,仅仅通过供需关系进行分析已经很难对实际的市场行情变化作出精准预判。换句话说,伴随价格的大幅涨落,农资市场乃至整个行业的底层运行逻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并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的特点。
政策导向鲜明
农资保供稳价压倒一切
新冠疫情暴发之前,国家对农资行业的调控政策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通过环保限停产、工厂搬迁、新增产能设限等政策,倒逼农资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升级、产品迭代;二是为了缓解国内化肥产能过剩,优化供需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不断放宽出口限制,尤其是在2019年起开始执行出口零关税政策,有力支持和促进了化肥出口贸易。但是从2021年以来,由于国际形势风云突变,为了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家将农资保供稳价工作视为一项必须不打折扣完成的政治任务,并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中。与此同时,相关部委建立了化肥保供联席会议制度,各地方政府先后成立了化肥保供专班,煤、电、气、运等资源优先保证化肥企业生产,对环保达标企业采取不限产政策保障。
在原料及各肥种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后,国家相关部门多次组织化肥保供会议并拿出相应举措,具体来说:一是从源头包括对煤炭、天然气的调控,促进原料端价格的理性回归;二是为有效保障国内供应,继续执行化肥出口法检政策,后续又加大法检力度并出台出口配额政策;三是在提高钾肥自给率方面下功夫,一方面支持企业提升国产钾供应量,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加快海外找钾和钾肥回运的步伐;四是在疫情期间,从中央到地方多次出台物流运行协调文件和绿色通道政策,有效保障全国化肥供应和终端用肥需求;五是进一步提高三大主粮的最低收购价,增加各项农业生产补贴(其中种粮直补400亿元),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六是在优化国家化肥商业储备政策的同时增加了夏管肥,使国家对化肥市场的调控更有力。
上述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在春耕、夏管等关键环节对保障国内农资供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保障全年粮食丰收和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新统计显示,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3731亿斤,比上年增加74亿斤,增长0.5%,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其中,谷物产量12665亿斤,比上年增长10亿斤。这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无数奋战在农资保供稳价一线的企业和工作人员的努力。今年1—10月,全国氮肥、磷肥和钾肥的产量分别约为3411万吨、1245万吨和475万吨,其中氮肥和磷肥的产量位居世界首位。与此同时,在国际化肥价格出现大幅波动的背景下,我国化肥价格却走出一条相对平稳的曲线,主要肥种价格均处于世界价格洼地附近,这背后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有力调控,也离不开上下游农资企业携手保供稳价的努力与牺牲。
回首2022年,国家在农资保供稳价工作方面的政策导向、力度、连续性,可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2022年11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制定出台了《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通知》提出,做好大宗原材料保供稳价,完善大宗原材料供给红黄蓝预警机制,并下达化肥最低生产计划,灵活运用国家储备开展市场调节,促进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这也预示着,农资保供稳价在2023年仍将是国家相关政策的主线。对于农资企业来说,应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找准政策支撑点,主动承担保供稳价职责,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行情过山车
市场操作难度倍增
2022年,农资行情过山车式起伏震荡,与2008年时的肥市崩盘有许多相似之处,部分肥种的价格涨跌幅度都超过了1000元/吨以上。出现这样的情况和硫磺、钾肥等主要原料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有直接关系,不同之处在于2008年主要波动影响因素来自于硫磺、钾肥价格的炒作及回归,而2022年的影响因素更为复杂,价格异常波动源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大宗原料、物流成本等上涨,引发全球粮食危机,国际化肥产品供需失衡,在出口高价差带动下,国内价格一路上行。
2022年5月,国内硫磺价格持续走高,增长至4036元/吨,较2021年同期上涨2474元/吨,涨幅158.4%。国内钾肥价格从2021年初的1990元/吨一路上涨至2022年6月5310元/吨的高点,最高涨幅达167%。此轮价格高点甚至超过了2008年时4900元/吨的高点,并且在价格飞涨同时还一度出现一钾难求的局面。除了包括硫磺、钾肥等在内的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之外,今年上半年的化肥价格暴涨还有着更深层的原因。受国际疫情、汇率波动、环保压力等国际国内综合因素叠加影响,导致原材料价格先是大幅上涨,后续又受到国际通货膨胀、下游需求、俄乌战争、国际粮价、海运受阻等因素的拉动,化肥生产原材料继续保持了上涨基调。
2022年,全球化肥价格达到历史巅峰,各肥种价格涨幅均高于2008年那次市场大周期。以国际钾肥为例,巴西氯化钾到岸价一度上涨至CFR1250美元/吨(按当时汇率折算约合人民币8331.38元/吨)的新高。受疫情和地缘政治冲突影响,直接导致了全球贸易流动性减弱,各国贸易壁垒政策频出,尤其是对于粮食及农资限制出口、增加进口等政策直接影响行业。由于全球钾肥有82%左右是国别间贸易,欧美对白俄的制裁、俄乌冲突的爆发,直接导致全球41%左右的钾肥供应受限,流动性大幅减弱。
6月份后,肥料市场开始降温,磷肥价格从高位急转直下,出现2008年以来最为惊心动魄的新一轮过山车。导致此次价格过山车的背景很复杂,但主要有四方面的因素:一是政策因素。随着出口配额制的逐渐落地,出口政策收紧十分明显,导致更多的产能不得不投向国内市场,导致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国内供大于求矛盾凸显,各类产品价格基于供求矛盾出现大幅回落和下滑。二是原料成本因素。尿素连续下滑、硫磺巨幅下挫(2022年7月份价格一路下跌至990元/吨)、合成氨疲软下行、磷矿石稳中趋弱,造成高位行情的支撑多面崩塌,使得下游的化肥成品市场恐慌情绪蔓延,销售出货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三是国际市场需求和价格松动。自7月份开始,国际市场各类化肥亦出现高位盘整,国际行情的松动,加剧了国内市场的恐慌情绪。四是国内市场供需错配,下游购买意愿不足。行情暴跌时正值市场淡季,秋季备肥的需求尚未完全释放,在买涨不买跌的情绪影响下,市场信心严重受挫,下游观望对峙,拿货不足,进一步加剧了上游工厂的生产压力。
行情过山车对市场信心造成的沉重打击至今仍未修复,并且对农资企业原料采购及节奏把握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企业普遍发现,在地缘政治冲突引发全球化肥产业链、供应链异常的背景下,单纯依靠供需关系和传统要素分析已经很难准确把握市场走势。以磷复肥企业为例,一方面市场大幅上行的时候,硫磺、钾肥等原料的采购是一货难求,对成品的生产连续性造成不小的压力;另一方面,在市场大幅下行的时候,成品化肥市场亦连带大幅受挫,导致高价购进的原料不能从成品中找回利润,只能认亏。另外,大起大落的行情,还导致价格上行期原料采购困难,开工率降低,生产不连续,前期签订的合同难以有效履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某些企业在行业内的信誉。
出口大幅下滑
生产企业承压运行
2021年10月,国家将化肥列入出口法检产品,同时要求国内农资企业做好春耕农资保供稳价工作。2022年,出口法检政策的延续和加强,以及磷肥出口配额制,使我国化肥出口受到很大抑制。截至2022年11月底,国产尿素、一铵、二铵、复合肥出口量下滑幅度分别达到57%、47%、36%、35%,化肥出口量显著下降。其中,磷铵出口的下滑量较大,相较于疫情前的2019年224万吨磷铵出口量,2020年、2021年、2022年(预计)分别下降24.55%、28.13%、66.25%。
回顾2022化肥市场,由于中国是磷复肥出口大国,我国化肥出口量的大幅减少,加剧了国际化肥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导致国际价格持续攀升,当期国内64%二铵基于保供稳价要求,出厂价格稳定在3400元/吨左右,此后保持跟随出口价格的上涨趋势;而一铵则因为国内供应量增加,价格甚至出现下跌,直到冬储收尾阶段,价格才出现回升。2022年4月64%二铵中国FOB达到最高价7840元/吨(1100美元/吨),随后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价格开始降温,但出口内贸仍然存在巨额价差,国内价格仍保持跟随出口的上升势头。但是到了6月底,国家再次收紧法检政策,并且国内磷肥企业施行出口配额制,彼时正值国内淡季,价格的上涨尚未做实,就引来国内供大于求的矛盾集中爆发,价格急转直下,直接回落到成本线下。
由于成本持续上涨、需求阶段性低迷、市场行情大起大落、出口量大幅下滑,今年国内磷肥企业生产普遍承压,开工率相对处于低位,毛利率水平也出现下滑。一铵企业整体开工率在46%左右;二铵企业整体开工率在58%左右,同比有所下降,结束连续4年上涨的趋势。在保供稳价政策下,国内磷铵价格上涨远远低于成本上涨,磷肥企业的利润维持低水平运行。磷肥企业长期亏损的状态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正常的开工和生产更有利于维持磷肥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原料闻风而动
对化肥价格影响力增大
与往年相比,由于出口量大幅下滑而内需并无大幅增长,原料价格的波动对今年国内化肥市场的影响更为直接也更为明显。以磷肥为例,今年1—11月份,受磷矿石、硫磺、合成氨价格大幅上涨的直接拉动,磷肥价格呈现淡季不淡的走势,国内一铵的市场均价达到3474元/吨,同比上涨18.49%;二铵市场均价达到4041元/吨,同比上涨20.84%。
2022年年初,港口硫磺的价格从2450元/吨一路上涨到了4100元/吨,涨幅达到67%;6月份以后,硫磺价格出现大幅下滑,到8月降至850元/吨的低点;此后,硫磺价格又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而反弹,并在11月份涨至1750元/吨的高点。磷矿石方面,今年1—11月份,国内磷矿石均价达到855元/吨,同比上涨77%,其中价格高点出现在8—9月份,达到1075元/吨。此外,合成氨价格也随着煤炭、天然气等原料价格和国内外氮肥市场供需关系变化而频繁波动,年内均价同比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对磷肥价格形成较为强力的成本支撑。
作为二次加工产品,原料价格变化对复合肥行情走势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从近五年的相关性来看,复合肥与上游主要原料均成强相关,其中与氯化钾相关系数达0.98,与磷酸一铵相关系数达0.95,与尿素相关系数为0.91。2021—2022年冬储(以当年11月至次年2月末计算)期间,国内原料价格整体呈现上行态势且波动相对剧烈,价格调整幅度在300~700元/吨,从而强力推动了复合肥的震荡上行和价格宽幅调整。由于原料价格的大涨大跌,使很多没有资源优势的复合肥企业伤筋动骨,并一度因为无法开工、无力发货而出现经营和信誉风险。
从11月到目前的行情来看,国内磷复肥原料继续呈现集体上行行情,其中尿素、磷酸一铵价格上涨明显,直接推动了复合肥成本的不断攀升及复合肥价格的上涨。但对于冬储后半段的原料行情走势,尚存较多的不确定性,单从目前情况来看,预计到明年2月之前稳中偏弱运行的概率略大。
保底政策受冷落
下游冬储意愿难提振
近期,磷肥原料价格在上涨,但经销商经历上半年肥料价格大涨大跌的行情,普遍对今年冬储市场的预期比较悲观。对于冬储,很多企业都在减少储备,或者干脆不储。在今年大起大落的市场行情下,希望通过冬储来赚差价的人越来越少,许多经销商宁可少储甚至不储也不愿替厂家去承担风险,势必导致今年化肥冬储启动时间延迟、周期延长。
面对下游冬储意愿不强的局面,厂家纷纷给出各种优惠政策,引导下游企业打款提货,但过去那种打款计息、保底、买断等政策很难打动经销商,市场大起大落已经让下游企业信心严重受挫。另外,很多经销商在秋销备肥中吃了亏,发现保底政策并不能真保底。例如,有些厂家虽然推出保底政策,但在市场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后却推迟发货,或加价发货、更换产品、捆绑销售等方式,逃避保底责任,规避自身经营风险。
保供稳价工作不仅需要政策支持,也需要上下游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责任共扛。上下游企业应统筹规划,加强化肥产供储销协同配合,统筹化肥生产、流通、储备管理,建立保供与流通协同机制、国内外市场的统筹机制、化肥市场价格调控机制,提高化肥产业全链条应对风险的能力,要充分考量市场风险,把握采购时间和采购量,在出现行情震荡时真正与合作伙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应对严峻的市场行情。
高肥价下
种植与用肥结构深刻调整
2021年以来,全球化肥行业进入景气大周期,氮肥、磷肥、钾肥价格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虽然我国农资保供稳价政策执行到位,化肥价格始终处于国际洼地水平,但相对于前些年,农民用肥的成本确实还是增加了不少。为此,国家采取财政直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等举措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但许多农民为了降低种地成本,出现减少用肥、采购低含量肥料的倾向。
除了肥价上涨因素外,近两年国内农业轮作休耕、种植结构调整等,也对农民用肥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近两年以粮食作物为代表的大田作物种植面积显著上升,其中既有国家政策引导的因素,也有市场对经济作物发展过热所产生的产品滞销、效益下滑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的调整。不少农民在算了一笔账后发现,大田作物的亩均利润虽然比不上经济作物,但粮食属于刚需并不愁卖,且粮食价格较为稳定,能够保障收入,而经济作物投入和管理成本高,受市场行情影响大,风险比较高,因此选择改种大田。种植结构的调整,对农资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肥价背景下,企业一方面需要为农民提供性价比更高、适销对路的产品;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匹配更好的服务,帮助农民降本增效,多产优质粮、卖上好价钱。
从产能和产品结构调整角度来看,近几年国内传统化肥产能依然过剩,行业利润锐减,市场需求减弱。同时,经过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新型肥料市场占比不断扩大,挤占了原本就非常有限的市场份额,对传统化肥市场形成很大冲击。例如,东北地区各类增效高塔肥产能崛起,对传统的掺混肥和老三样产生了市场挤出效应;新疆地区水溶肥和各类新型肥料用量逐年上升,而二铵的需求则在逐年下滑。总体来看,高肥价的市场周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民的购肥意愿,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有利于各类新型肥料抢占市场,而具有减肥增效功能的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未来,农资产品的保供不仅要保数量,更要保质量,以技术取胜,用效果说话,赢得市场,赢得尊重。
2022
农资市场面临诸多考验
2022年,全国多地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给年初春耕备耕造成相当大的压力。同时,上半年受原料价格上涨影响,化肥价格持续高位运行,而下半年价格又遭遇断崖式下跌,直到11月中旬,行情迎来反弹。大涨大跌、起伏震荡的行情变化,注定今年的农资市场是不平凡的。2022年的农资市场呈现出一些新变化。市场需求弱、冬储备肥延迟、种植结构调整等,这些变化也在从不同方面对农资行业上下游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考验着企业的应变能力。
复合肥企业的经营风险
与生存压力倍增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今年的行情给他们造成较大影响:主要在原料的组织方面。初期原料货紧价扬,下半年又急转直下,对生产造成压力。由于行情传递错位,下游市场对上涨行情的接受度低,从工厂到代理商再到零售商都存在当期倒挂的问题;而行情下跌时,没人愿意提前备货,导致下游拿货不足,进一步加剧了上游的生产压力。对于生产企业而言,在春耕备肥期间,生产和快速送达格外重要,而面对年初行情,企业库存压力大,市场供求关系不明显,生产企业无法根据往年经验安排生产。同时,由于复合肥价格的上涨速度远不及成本的上涨,致使复合肥生产企业的经营利润不断被压缩,部分产品甚至只能亏损运营。
经销商销售压力增大
为了控制风险,今年经销商多不愿大批量进货,大都随销随进,并且在运费上涨的情况下,销售压力增大。经销商在春耕期间的的订单价格基本是前期与农户定好的,在运价上涨时涨价的部分只能经销商自己承担。在山东潍坊,当地春季用肥主要是在大姜种植区,由于今年大姜种植面积减少,且大姜价格下滑,农户投入也相应减少,今年春季用肥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自3月中旬以来,潍坊各地陆续出现新冠肺炎疫情,正值用肥配送旺季,各地封控管理,化肥配送难以到位。此外,受疫情影响,经销商计划开展的宣讲会、观摩会、产品推广促销只能取消或暂停。在化肥涨价与疫情反复的双重压力下,化肥销量受影响较大。
原料采购及节奏把握更为困难
一方面市场大幅上行的时候,硫磺、钾肥等原料的采购是一货难求,对成品的生产连续性造成不小的压力;另一方面,在市场大幅下行的时候,成品化肥市场亦连带大幅受挫,导致高价购进的原料不能从成品中找回利润,只能认亏。受政策、原料、国际市场及季节需求等多方因素影响,2022年6月底,国家再次收紧法检政策,国内磷肥企业施行出口配额制,彼时正值国内淡季,价格的上涨尚未做实,就引来国内供大于求的矛盾集中爆发,价格急转直下,直接回落到成本线下。
农户用肥减少、种植积极性下降
农资成本上涨快,而农产品价格尤其像稻谷价格上涨相对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户种粮积极性。上半年持续的高肥价,使厂商生产销售压力徒增,农民购肥积极性不高,多年培养起来的用肥习惯开始发生变化对于种植大户来说,其投入的内容包含地租、农资、人工等等,在权衡收益与风险的过程中,一般会在保障种地质量的前提下,通过调节种地规模,来平衡投资风险。而对于小农户来说,如果不另外租赁土地仅家庭承包地,地亩数相对固定,总体数量也不多,一般少种的可能性不大,而是采取减少亩施肥量来减少成本投入。其实,从用肥量来看,一两年少用化肥对种植影响并不大,但三年或者再往上少用势必会给粮食安全带来隐患,所以国家特别关注这个问题,农资企业一定要承担起保供稳价的责任。
在减少化肥用量的同时,部分农户开始寻找低含量、低价格的代替品。农户增加有机(类)肥料用量,替代或减少化肥用量;从产品销量方面,一些企业生物肥料销量比去年同期有所上涨。
通过2022年的农资市场,我们可以发现,如今生产厂家过去那种打款计息、保底、买断等政策很难打动经销商,市场大起大落已经让下游企业信心严重受挫。正如业内人士所言,现在应上下游统筹规划,加强化肥产供储销协同配合,统筹化肥生产、流通、储备管理,建立保供与流通协同机制、国内外市场的统筹机制、化肥市场价格调控机制,提高化肥产业全链条应对风险的能力,要充分考量市场风险,把握采购时间和采购量,在出现行情震荡时真正与合作伙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应对严峻的市场行情。
2022年农资市场遇上疫情和化肥价格上涨的特殊行情,对于农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次特殊的考验,考验着企业的生产能力、协调能力、服务能力和企业实力。而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严峻考验,很多农资厂商联合抱团发力,共同迎难而上,共同推动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
《2022中国农资行业观察报告》由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资传媒推出,所有发布的相关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中华合作时报社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编制 | 心 怡
主管 | 魏 萌
监制 | 张 琴
如有转载请联系管理员
农资市场有老鼠药卖吗
是有的。
农贸市场是有老鼠药卖的。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农资经销店可以买到老鼠药,当地的集市上,菜市场和农贸市场都是有老鼠药卖的。会有很多商家出售老鼠药。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老鼠药,并且可以享受到更优惠的价格。
本文来源于百度,内容不代表滚锁常识网立场,全站信息免费仅供测试,非商业性质和非盈利。如侵犯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